565 祭拜大明忠烈-《崇禎聊天群》
第(2/3)頁
“說得對,武人又怎么了?要不是這些將士用命在拼,去年末的時候,建虜都攻進城來了!”
“當初建虜肆虐京畿之地,文官可都是躲在城內,城頭上都是武人。還有遼東戰事,是咱們殺過去,而不是他們殺過來。想想建虜從京畿之地最終退去,難道我們就沒傷害了么?我們從遼東最終退回來,肯定同樣給了建虜巨大傷害??!”
“草原戰事后,蒙古人必然聞風喪膽,邊關百姓安居樂業,這又是誰的功勞?”
“……”
有著草原大捷的影響,有了皇帝的最終發聲,有了文官組團祭拜大明忠烈,京師百姓的看法,不可避免地又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真要說起來,所謂民意,其實真是比較容易操控的。那些普通老百姓,最容易聽風就是雨,信息閉塞,頭腦簡單,被人一忽悠就能熱血上涌。嘴皮子一張一合又不用負什么責任,簡直和后世的鍵盤俠沒多少區別!
而此時,隨著民情得到正確導引,讓他們重新意識到忠烈的獻身精神后,有不少之前議論過的百姓終于幡然悔悟,暗自懺悔。隨著草原戰事具體戰果被公布,越來越多的人前去祭拜大明忠烈。
不知不覺間,經過這次的事件之后,大明忠烈的地位,在普通百姓心中被拔高了一個檔次。武人的印象,也隨之有了改觀。
這種情況,在崇禎皇帝下旨讓文官去祭拜忠烈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而這,就是他下旨這么做的目的所在。
重新提高武人的地位,使之能和文官相同,做到文武并濟,并不是皇帝下個圣旨就能做到的。畢竟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了,必須緩慢地改變大明百姓的觀點,不知不覺間去提高,去引導才能用最小代價來實現這些。
不過此時的崇禎皇帝,卻是忙得很。草原戰事雖然告一段落了,可他要祭拜太廟,還要開會封賞有功將士,還要商量戰后草原的后續處置,幾乎是一個會接著一個會的開,很是忙了幾天。
也虧了在之前的早朝立威了,文官武將們都很識趣,沒有人敢明里暗里地唱對臺戲,崇禎皇帝的意志,在首輔溫體仁的配合下,一條條都形成了圣旨,從紫禁城傳了出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