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等回到陳友明家,那幾個蠶農還在,崇禎皇帝便又對他們吩咐道:“朕交給你們一個差事,去周邊鄉鎮告訴所有蠶農,所有被南潯鎮行霸欺壓過得的人,就說朕在三日之后,會在這里公審行霸,所有人都可以來告御狀。”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后道:“朕已經讓人去發告示,不過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來。你們去告訴他們,如果他們想以后不受行霸欺壓,能過好日子,就趁著朕還在江南,讓朕知道。否則如果膽小怕事的話,就算朕把這些行霸都處理了,還會有新的行霸冒出來欺壓他們。自己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對于皇帝的話,這些蠶農不敢不聽。但最為關鍵的是,皇帝的這番話,很是有道理,雖然他們不明白公審到底是怎么回事,可不妨礙他們明白,皇帝這是要親自為他們做主。 想想看,歷朝歷代以來,哪有皇帝有這么親民的,能不怕麻煩,搞這么大的事情,鼓勵百姓來告御狀! 如果硬是要說得話,好像也只有開國太祖了!當初太祖就發布過類似的圣旨,如果百姓被官員欺負,可以綁了上京告御狀。當然,這種旨意有沒有可操作性是一回事,至少有表達過這樣的意思。 看著蠶農激動地由錦衣衛護送四散離開,崇禎皇帝又吩咐身邊跟著的錦衣衛校尉說道:“去鎮上或者去蘇州城找有才名的戲曲、評書大家過來,人數不限,但必須有才能!” “遵旨!”一名錦衣衛立刻應下,帶著人離去。 崇禎皇帝心中是有人選的,就是溫體仁的弟弟溫育仁,只是很遺憾,他目前遠在京師,趕不過來,就只能就地取材,多找上一些人,編寫劇本用于演戲,評書,甚至還要能寫成詩歌,詞賦等等,只要自己過目可以的,就讓人傳唱。 再加上皇帝公審這樣的新鮮事,對大明的百姓沖擊肯定很大。皇帝微服私訪,懲處惡霸這樣的戲目,比起包青天都要受百姓歡迎。就不信了,搞搞輿論戰,還搞不過那些士紳!別以為朕只是一輩子待紫禁城的傻子! 下午的時候,南潯鎮這邊這么大的動靜,不可避免地以最快的速度傳開了。于是,周邊衛所、城池的官僚,紛紛帶著人往南潯鎮趕來。一直到黑夜,還有絡繹不絕地文官武將趕過來。一時之間,南潯鎮便成了周邊一帶的焦點所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更是成為了江南、以至于成為了整個大明的焦點所在。只是其他地方離南潯鎮太遠,那邊的人沒法趕過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