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 世襲之革新-《崇禎聊天群》
第(3/3)頁
只是以前的考核,只論騎射等老一套做法,不說這中間舞弊有多嚴重,光是考核內容,都已經(jīng)不適應新時代的戰(zhàn)爭要求了。因此,崇禎皇帝趁著這次機會,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大明軍中官職,世襲甚多。對于以前來說,這不能說有問題。畢竟普通老百姓不懂得打仗,而軍戶世襲,官職世襲,至少有打仗技能代代相傳,比起普通老百姓,肯定是更會打仗一點。
然而,這種制度,在明初的統(tǒng)治者眼里,或者說可以,在那個階段,也確實可以。但大明已經(jīng)開國將近三百年了,這種世襲制度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制約著大明軍隊的戰(zhàn)力。特別是如今這個時代,正是火器逐漸取代冷兵器的時代,戰(zhàn)法戰(zhàn)技都有“改朝換代”之新鮮,世襲情況下,對于火器的接受程度更低。這一點,從勛貴不考核火器方面就能看出來。
之前已經(jīng)在實施的軍制革新,對于世襲官職的安排,就是阻力最大的一項革新。對于很多世襲子弟來說,就算去了都察院,也遠不如他們以前。而之前推進的軍制革新之所以比較溫和,也是因為這些世襲職位的安排。
對于功勛之后,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則對功勛之后喊打喊殺,安排功勛之后簡單粗暴的,會大大降低大明有志之士對功勛地渴求,缺少了吸引力,也將是對大明的一種破壞!
世襲這個,至少在這古代,不能廢除,畢竟皇位這個,才是最大的功勛之后,是最大的世襲,這和后世的國情、環(huán)境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對于這點,崇禎皇帝是有清醒地認識。
總而言之,功勛體系,功勛的榮耀,還是要維護。但對功勛的要求,卻是要進一步加強。如今結合新軍的強大,提出功勛之后要進入武備堂學習,這對于原本高舉著的板子來說,實在是要好得多了。而且于情于理,通過武備堂的考核,不用上戰(zhàn)場,也能學得有用之學,能得到所世襲官職所具備的能力,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是能接受的方案。
因此,當崇禎皇帝說出對功勛之后的處置方案之后,朝議之中的文武官員,并沒有多大的抵觸之心,在首輔溫體仁的擁護之下,很容易便得到了共識。這事,就這么定下來了。
不過由此一來,也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高級武備堂可以只在京師一處,但初級武備堂就不能這樣了。于是,崇禎皇帝當庭商量之后,便決定在各省都設立一個初級武備堂,用于各省培養(yǎng)大明中低級軍官,同時也用于考核功勛之后。
至此,在武將這一條路上,正式形成了一條類似科舉一樣的進階路線。大明軍中將領,只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以進入武備堂深造為目標。而要進入武備堂,也不是說想進就能進的,是有考核要求,有門檻的。
因為這初級武備堂還有軍制革新,都是以新軍為模板,因此,與此配套的,還有監(jiān)軍這一系。崇禎皇帝下了明旨,不再只局限于宦官,否則的話,肯定會影響大明之鼓勵生育的國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