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5 煎熬-《崇禎聊天群》
第(1/3)頁
崇禎皇帝此時才剛到揚州,便收到了包頭巡撫楊嗣昌的稟告,于是,他萬分抱歉地通知田貴妃,不好意思,這次揚州探親之旅要取消,他必須得立刻趕往京師處理緊急事務。
田貴妃聽了,不但沒有一絲不高興,反而非常贊成崇禎皇帝要以國事為重,只是要求,下一次一定要陪她回揚州一趟。
崇禎皇帝自然想都不想,就答應了。此時他的心思,已經全在北方了。
自從遼東被收復,滿清被滅之后,大明北方已經沒有敵人。大明的重心,其實是轉到了藩王封建海外這個國策上,重點則是南洋。
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安南、南掌、吳哥,甚至和莫臥兒王朝都有戰事,而再遠一點,呂宋也已經被打下,接下來的大概率大戰,就是南洋和西方殖民者的戰事了。
但是,這些南方的戰事,都是以南方軍隊為主。這個時代,要是調北方軍隊前往南洋這邊的話,不要說和敵人打仗,光是水土不服的非戰斗減員,就不是大明能承受得起的。
這也就是說,大明以前重點建設的軍隊,也就是九邊重鎮的軍隊,基本上就成了擺設,丟在那里閑著了。這個,并不符合大明的國家利益。軍隊要是不打仗,就算平時再有訓練,戰斗力都會衰減的。
因此,崇禎皇帝也一直想給北方軍隊找事干,因此,他還特意埋下了衛拉特蒙古的伏筆。沒想到,竟然這么快就有了回報。不趁這個機會,讓北方軍隊動一動,就虧了那么多軍餉了。
不過北方軍隊一旦大規模出戰,那就不止是軍餉的消耗了。因此,崇禎皇帝必須先算一算這個出戰的成本和收益,看怎么樣才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崇禎皇帝在聊天群中,當機立斷地吩咐楊嗣昌道:“衛拉特蒙古乃是朕之藩屬,如今遭遇危難,朕絕不會置之不理。卿且派人聯系鄂齊爾圖汗,告訴他,大明立刻整軍備戰,救援衛拉特。只是大軍開拔,還需錢糧軍隊調撥,需要他再堅持一二,等待大明軍隊到達!”
楊嗣昌得到這份旨意,不由得大喜,總算有了獲取軍功的機會了。就不信了,這次往西出兵,還會沒有自己這個包頭巡撫的份!
正在這時,崇禎皇帝又補充道:“鄂齊爾圖汗身負重傷,可速來大明,朕派遣最好的御醫去草原,為他醫治傷勢。”
在吩咐完這些之后,他又立刻通知九邊重鎮的巡撫總督,清點可用人馬和錢糧,并同時也通知內閣首輔溫體仁,讓他也清點朝廷的錢糧,他要知道,以目前朝廷的能力,能支持大明在北方發起多大的戰事。
雖然此時沒有準確的數據,不過崇禎皇帝心里其實也有點數。這幾年,大明開海,由冷面閻王孫傳庭的主持,所收稅銀都抵得上以前的國庫總收入,甚至還要多了。
而在南方發動的戰事,則多是用了各地藩王的錢糧,朝廷付出的內容并不多。但是,好處卻有很多。不但藩王所占的大批糧田,在經過拍賣之后,不影響祖制的情況下,成為了稅收田,更為重要的是,藩王新建,分流了大量的災民和流民,減輕了大明內部的壓力。
原本歷史上,最終壓垮大明王朝的民亂,自從陜西流賊被鎮壓,藩王封建啟動之后,就壓根沒有形成什么氣候,極大地緩解了大明的財政,也讓大明各地的民生免遭破壞。
另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好處,就是藩國新建,又極大地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大明王朝隱藏在民間,被藏在地窖中的銀兩,也被調動了起來,參與到了商品生產、流通和藩國的建設中去。這個經濟活動所帶來的好處,在短期內還不明顯,但對于來自后世的崇禎皇帝來說,已經確信,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帶動大明的經濟騰飛。
在這方方面面地好處下,崇禎皇帝有理由相信,他想要在北方打仗,應該不缺錢,不過糧食倒是一個問題。為此,他又重點向他的臣子,比如歸化總督洪承疇,吏部尚書徐光啟詢問了有關高產作物在這幾年的推廣情況。具體的數據,他在京師召開御前會議之前,一定要拿到。
不說崇禎皇帝風風火火地趕往京師,就講在包頭這邊,楊嗣昌得到皇帝的旨意后,便立刻請回下去休息的衛拉特蒙古使者,轉達了大明皇帝的意思。
這衛拉特蒙古使者一聽之下,頓時喜極而泣。要知道,此時是衛拉特蒙古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大明此時伸出援助的手,比起其他任何時候,都要顯得珍貴了。
這個時候,這名衛拉特蒙古使者真是萬分感激固始汗,正是由于固始汗有先見之明,力排眾議,交好當時毫無聯系的大明,結果,在這關鍵時刻,得到了最寶貴的幫助。
如此一來,相信有大明的出兵,還有固始汗的回援,衛拉特蒙古這次肯定能渡過難關了!
這名衛拉特蒙古使者如此想著,心中激動萬分,同樣也想讓自己的族人能及時知道這個好消息。便在楊嗣昌的幫助下,派了他的隨著,領著楊嗣昌派出的使者和護衛,日夜兼程,趕回去報信了。
目送著送信隊伍的遠去,衛拉特蒙古使者雖然自身因為身體原因沒法回去見到大汗,但他卻能想象到,大汗獲知這個好消息后,會多么地激動。
……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于歐亞大陸腹地,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干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上,常年積雪,無論春夏秋冬。積雪融化所形成的淡水,養育了天山周邊的所有一切,自然也包括了在這周邊的衛拉特蒙古。
而此時,衛拉特蒙古遭逢大難,不少衛拉特蒙古的各部族人都躲進了天山,才逃過了一劫。這其中,就包括和碩特部的一些頭領,包括他們的汗王鄂齊爾圖。
他們實在沒想到,竟然會遇到這樣大的劫難。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乃是再所難免了。
鄂齊爾圖汗當了一年多的汗王,自然也歷練出來了。他見到這個情況,心中雖然同樣很惶恐,但表面上卻不會表現出來。每次昏迷醒過來之后,就安慰他的族人。
“我們衛拉特蒙古不是沒有遭遇過劫難,以前一樣有被喀爾喀蒙古打敗過,可最終,我們不是一樣把他們打回去了么!”
“你們放心,本汗已經向叔汗和大明都派出求援使者,相信很快就有援軍會趕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