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3 教育司-《崇禎聊天群》
第(3/3)頁
在大明朝,從太祖開國之后,教育體系上,京師是有國子監,地方上有府學,州學,縣學以及衛所學校的衛學,雖然有學校教職管理,其實僅有學校之職守,而并非教育管理之機構。
大明朝對于教育管理,并無專職機構,而只設有專員。就是從正統元年開始,設置提學官,專使提督學政。所任官員,從各部院侍郎(從二品),到各部院郎中(正五品)等等中由進士出身者簡用。因此各省學政并無固定品級,若以侍郎而授學政即為從二品,以郎中授學政者即為正五品,唯其必須是兩榜進士出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提督學政一職,更多的有點類似欽差的意思,并不是后世所有的教育機構。
當然了,學校還是有學規的,洪武十五年頒發過學規十二條,萬歷年間,又曾頒布了《提督學校官敕諭》。
這些情況,文華殿內的這些大明高級官員自然一清二楚,畢竟如今站在殿內的人,全都是通過科舉出來,都是親身經歷過的。對于皇帝極其重視教育的這種情況,他們可不會用“愚民更利于統治”這種觀點來反對。要不然,皇上推廣科學技術知識的時候,就有人跳出來說事了。
當然了,歸根結底,還是崇禎皇帝的威望夠高,能牢牢控制朝堂有關,沒有那么多糟心事。
就聽崇禎皇帝在上面繼續說著他的思路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大計,怎么強調都不為過。朕所設想的大明未來,沒有大量的讀書人是不可能的。朕之前也曾當眾發下宏愿,要大明人人都有書讀,這不是說說而已,也絕對不能流于形勢。因此,朕覺得,在目前國庫收入的基礎上,大明已經有能力成立專門管理教育的衙門,專職教育管理了!”
對于新衙門該怎么樣這些,底下這些臣子都沒有發言權,畢竟是皇上的新構思,他們就只有帶著耳朵,默默地聽著。
“朕決定新設教育司,直屬禮部,由禮部尚書牽頭,負責教育管理,主要為管理全國的先生,還有各級學制的教學內容,學校擴建等和教育有關的內容……”
崇禎皇帝的構想中,這個教育司就是禮部下面的一個重要衙門,第一責任人直接定為禮部尚書,這也可以說明,他對這個教育司的重視。
禮部尚書孫元化聽了,心中歡喜。教育司歸他所管,就等于是新增加了一塊權力。更為重要的是,他覺得,自己從此以后,該不會是所有讀書人的恩師了吧?
當然了,他心中也隱隱明白,皇上之所以讓他掌管,是因為他是推廣科學技術知識的有力支持者。皇上的意思,應該也是要自己在教育上,要更多地傾向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和學習。
對于這一點,其他臣子其實也明白。徐光啟雖然因病告老還鄉,可有皇上這個最大的科學技術知識推廣者在,就不會有任何反復的可能。
因此,等崇禎皇帝說完之后,溫體仁等人,就這新設教育司衙門,問了幾個人員問題,工部尚書,交通部尚書問了幾個和他們看似有牽扯的問題,得到皇帝的確認答復之后,便都沒有疑問了。
崇禎皇帝對此也不意外,他知道,如果國庫沒有收入,那新設衙門,就容易引來反對,畢竟僧多粥少的話,和尚打架也就是平常事了。可如今國庫收入,是一年比一年多,那就不會有多少利益沖突了。
說完這個,崇禎皇帝便決定,也給他們都發一個大紅包,過年了么,都要樂呵高興才行,這樣大家才有奔頭不是!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