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7 遷都-《崇禎聊天群》
第(1/3)頁
退出了聊天群,溫體仁看看放在自己案幾上的分門別類的奏章,抬頭看看自己的同僚,忽然感慨道:“你們看看,現在的奏章多是南方來的。這南方的事兒,可真多啊!”
聽到這話,新進輔臣朱燮元便也不辦公了,放下毛筆,笑著說道:“北方蒙古、建虜什么的都已經被我大明平定,自然就少了很多事情!而南方那邊,南洋諸多藩國,光是貿易一項,事情就多得不得了,這就根本不能比啊!”
薛國觀聽了,也是跟著湊熱鬧道:“北方這邊,地廣人稀,只要能保證有糧食,都很安份。南方就不同了,人多就事多,而且颶風、海嘯、暴雨什么的災害也多。”
另外一名輔臣張至發沒有懷疑什么,就這事說道:“如今我大明出海貿易的多,自然是南方事多了。”
溫體仁聽了,臉上笑瞇瞇地,點點頭道:“就連國庫的收入,一大半都是和那邊有關,和海貿有關,好處多了,事兒也確實少不了。要是能就近辦公的話,我們大明的辦事效率還能增加不少!”
這話一說出口,頓時內閣一片安靜!
他們都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溫體仁話里的意思。難怪首輔忽然來了這么一個感慨,感情是因為這!但是,大明朝幾百年了,都定都在京師,這要是遷都的話,事情是不是太大了?
一三六八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集慶,并改名應天府,也就是南京。
一四二一年,也就是永樂十九年,朱棣遷都順天府,成就如今的京師。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即位。明仁宗就是胖子朱高熾,他長期作為太子在南京監國,即位后,面對殘破的北平皇宮,立刻有還都南京的打算,下令修葺南京宮殿。并且北平六部原印信收回,新印信重又加印“行在”,等于廢除了北平作為京師的地位。
但明仁宗享國日短,未滿一年即已駕崩,此時還都的實際行動尚未展開。盡管仁宗的遺詔中強烈表明了他希望還都的意愿,可他兒子并沒有照辦,因為他兒子也就是明宣宗多生活在北京,和他爺爺朱棣的關系非常好,不想回去南京。
等到明英宗時期,這事就確定,不再遷都了。
可誰也沒想到,幾百年之后,首輔竟然又挑起了這個事情。一時之間,內閣內都非常地安靜。
靜默片刻之后,來自山東的輔臣張至發立刻諫言道:“幾百年都未有變動過,安能再提此事?且遷都事關重大,勞民傷財,而我大明國事剛有好轉,切不可中斷啊!”
然而,內閣的其他幾個輔臣卻多有自己的思考,他們并不認為,首輔會無緣無故地提及這事。聯想起最近一年的人事變動,再加上首輔一向來以皇上馬首是瞻,他們中的不少人頓時明悟,該不會是皇上動了遷都的念頭!
他們正這么想著,溫體仁卻兩手一攤,笑瞇瞇地對張至發說道:“老夫可沒說過遷都的事情啊,憲松這么一說,仔細想想,好像我大明如果遷都還南京的話,確實是個好主意啊!”
“……”張至發一聽,啞口無言,難道這鍋要自己來背了?可你剛才所說,難道就不是遷都的意思么?
溫體仁也不管他,依舊笑瞇瞇地看向其他同僚,繼續說道:“說實話,如今大明國土早非開國之初了,而蒸汽船的出現,讓水運,海運等可以作為以后主要的出行途徑。南京有長江之便利,不管是聯系我大明東南西北,又或者是聯系諸多藩國,都會很方便!從種種因果來看,南京作為如今我們大明的都城,憲松這個提議非常好,老夫是很贊成的。諸位同僚以為如何?”
其實,也就是大明朝才把北平當作自己的都城,其他中原王朝,一般都是選擇關中或者中原地帶的城池為都城。當初的北平,還是靠著朱棣強行遷移江南、山西等地的富商才讓京師慢慢繁華起來。
如果說之前說北平“地勢雄偉,山川鞏固,四方萬國,道里適均”,若遷都于此,即可以抵御蒙古的威脅,又可以占據有利地形,控制南方各地,那么這種形勢在如今的大明朝,其實已經不適用了。
輔臣中的朱燮元等人一聽,便立刻贊成,南方人么,自然喜歡還都南京的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