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五章 游覽-《宰執大宋》
第(1/3)頁
跟曹縣尉和徐推官聊了下司法口的事情,鐘浩又跟鐘浩聊起了這平西軍的事情。
崔峰是跟著鐘浩來到河西的,跟鐘浩的關系非凡,這一年多沒見了,自然有很多話聊,只不過當著徐推官和曹縣尉的面,這很多話不好多說,是以盡量揀一些有趣的別后之情聊著。
鐘浩是被官家派來這麟州開展這攻略橫山的策略的,日后自然少不了要用到這麟州的駐軍支持。這麟州的保靜軍和鎮西軍雖然因著楊文廣和楊懷玉父子的關系,跟他關系不錯,但是總是不如用著崔峰這樣的自己人實在。
平羌軍倒是也是鐘浩的嫡系手下,不過這平羌軍的實力太有些,對于他攻略橫山的行動怕是幫助不大。是以鐘浩覺得自己日后展開行動時,還是要最為倚靠這平西軍。這平西軍有一定的實力,能在跟黨項騎兵較量一番,又是自己的嫡系,是以鐘浩覺得日后展開著攻略橫山的策略時,要對這平西軍多有倚仗。
因此這宴席上,鐘浩對崔峰透露了一些關于日后攻略橫山,很多時候要用到他和他手下的平西軍的事情。
崔峰聽了鐘浩的話,自然排著胸膛保證一定聽鐘浩的安排。
鐘浩雖然跟崔峰有很多別的話要聊,但是在這宴席上自然是不太方便多聊。反正他們以后還要常見,有得是機會再聊別的,是以鐘浩和崔峰并未在今日這宴席上深聊。
這銀城縣的這場宴席算不上盡興,畢竟這華知縣剛剛去世,這酒席也不好喝酒,但是鐘浩跟曹縣尉和徐推官一番聊天,倒是熟悉了不少,也算頗有所得了。這些人手都是以后開展窟野河屯田、拉攏和安置橫山生羌蕃部、組織人力物力時,能夠用到的,鐘浩自然樂意跟他們搞好關系。
酒席完了之后,鐘浩和徐推官沒有在銀城縣多待,直接帶著寫好的奏折回麟州了。這銀城知縣被害不是小事兒,上報的事情不能耽擱,得早點回麟州讓張知州署名后,給朝廷發出去。
………………
在麟州州衙的上任后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以后,鐘浩對于這通判的差事已經漸漸上手了。
其實這通判很多事情也不用自己親力親為,這州衙里有著多許多對應著縣衙吏、戶、禮、兵、刑、工這六科房的許多書吏,這一些庶務雜事基本都由他們干,很多事情這通判只是需要拿一下主意便行了。
葉亦菡和曹可瑤隨著鐘浩來到這麟州城后,鐘浩一直忙于上手這麟州通判的差事兒,這一個月以來還從沒拿出時間來,陪她們在麟州城轉轉。今日州衙無事,鐘浩得閑,便帶著他們到麟州城內游覽一番。
麟州城是河西堅城,城高墻厚,周十一里。這麟州城的城池規模算是并不小了,像鐘浩他們去東京的路上游覽過的齊州城也不錯是周十二里。這登州城也是大約周十二里的規模。
鐘浩之所以記得齊州城的規模這么清楚,那是因為他曾游覽過這齊州城的護城河,這護城河比城周稍微長點,有十三里長。
這齊州城、登州城雖然比之周十五里的青州城這種路治城池稍微小點,但也是京東路有名的大城了,這只是比麟州城的周長一里,所以這麟州城的規模當真不算是小了。
不過這麟州城的規模雖然比之齊州城、登州城小不了多少,但是其繁華程度卻是離得齊州城、登州城差太遠。
麟州城位于西北苦寒之地,本來就人口很少,這城池的功能又多側重于軍事作用,自然繁華程度遠不如齊州城、登州城這樣的內地大城。
在麟州城賺了一圈,這城內實在沒什么可逛之處,大概唯一的特色便是這里的大街上很多番邦人,既有禿頂垂發的羌人,也有卷發碧眼的西域人,也有一些吐蕃人和契丹人。當然,這些羌人不是黨項羌人,他們大都是橫山生羌部落的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