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釜山港。 “父王,大內政弘已經答應投誠。” 軍營里的一個房間,李安民快步走了進去,不無興奮地向正在與秦昆、金宗瑞等人商議事情的李云天沉聲稟報。 “王爺,這下可好了,咱們登陸山口港的障礙已經掃清。”聽聞此言,現場眾人紛紛面露喜色,秦昆笑著向李云天道,“如果順利登陸山口港,忠義王當立首功!” “是父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孩兒只不過是順手推舟而已,實在不敢言功。”李安民聞言微微一笑,一臉謙遜地向李云天道。 “功就是功,這沒什么不好意思的,治軍就應當賞罰分明。”李云天望了一眼李安民,知道李安民現在心中肯定十分得意,于是不動聲色地問道,“你這次去可見到了岸邊的防御工事?” “見到了。” 李安民聞言了頭,信心十足地回答,“那些工事如今已經經受了一百多年的風雨侵蝕,早已經失去了原先的價值,有的地方的磚石甚至被人拿走,在孩兒看來即便是完好的也無法阻止我大軍前進的腳步,我軍畢竟不是蒙元糾集的那些烏合之眾!” 李云天口中的“工事”指的是“元寇防壘”,鐮倉時代北九州博多灣一帶的石筑防壘,其目是為了防范東征的蒙古軍登陸。19年成為日本指定史跡。 當年因東路軍無法登陸以及風暴襲擊,蒙元第一次東征倭國失敗,鐮倉幕府認為忽必烈一定會再次入侵,因此組織民力用了四至五年由今津至香椎一帶建造高二米、厚二米的石墻,可謂是倭國的“長城”。 蒙元第二次東征時東路軍因被石墻所阻被逼在志賀島登陸,后來被逼退回了壹岐島,之后這道石墻一直用于防衛海上的威脅,確保九州地區的安全。 不過,面對大明的這次征討,“元寇防壘”完全成為了一個擺設,先不李安民成功服大內政弘投誠,如果李云天從薩摩登陸進而揮師北上的話,那道石墻一兒作用都沒有了。 ≌☆≌☆≌☆≌☆,m.⊥.co+m可以,由于山口惠子的存在,使得九州島南部對明軍而言成為了一個不設防的區域,這給了大內政弘巨大的壓力,迫使他不得不放棄抵抗。 “可不要看了這道石墻,當年蒙元的大軍就是被它擋住,進而不得不改在志賀島登陸沒有登上九州,進而被倭軍逼得退回了更遠的壹岐島。”李云天聞言不由得搖了搖頭,沉聲向李安民道,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敵人否則肯定會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煩。 可正如李安民所的那樣,經過近兩百年風雨的侵蝕“元寇防壘”早已經失去了它原先的軍事價值,況且明軍也不是蒙元糾集起來的烏合之眾,故而那道的石墻無論如何都阻止不了明軍前進的步伐。 由于蒙元第二次東征倭國的主力是南宋投降的依附軍,故而民間有傳言這次攻打倭國是忽必烈的借刀殺人之計,想要通過攻打倭國來消滅那些依附軍,所以讓南宋依附軍送死。 畢竟當時元軍已經占領了整個宋朝疆域,為了將來的統治忽必烈沒有必要再大開殺戒像祖先那樣屠戮,因此有了第二次東征倭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