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商會好計-《戰(zhàn)朱門》
第(3/3)頁
如今衛(wèi)朝的商稅三十稅一。除了正稅之外,地方還有一些加派的別的稅種,這些霍惜建議免除。
而關稅收取之后一般都是留存地方的,霍惜建議減免。
黔國公原本不同意,稅收減免關系著地方收入,影響方方面面。但是霍惜力爭,建議先試行一年,以觀后效。
并承諾若試行失敗,影響到今年地方稅收,廣豐水將按去年稅收之差額進行補足。
滇地附近有數(shù)十個國家和部落,這些國家和部落如今都是衛(wèi)朝藩屬,減免關稅,可以鼓勵本地商人運送各種貨物到關外販賣,亦可吸引關外的商人運送貨物來滇。
若關外貨物經由滇地運往中原及京師江南等地,再加收關稅。
本朝在各省均設有稅課司,收取各項稅賦后會起運京城。一般是七成起運,三成留存地方,充做地方官員俸、官員日常用度、衙門修葺、科舉生員的津貼等等。地方留存部分經常不足,便在正稅之外加收各種雜稅。
有些地方盤剝得狠,那雜稅名目眾多,百姓不堪重負。
霍惜向黔國公列舉諸多減免商人雜稅,并減免關稅的種種好處。地方想增加財稅收入,光靠收各種雜稅是不行的,還得想方設法活躍本地經濟。
留住人口并充盈人口,盤活各項經濟,引來鳳凰,才能繁榮地方經濟,如此地方稅收才能源源不斷。
黔國公被霍惜說服,同意在正稅之下,取消滇地商人一切雜稅,并對部分貨物進行關稅減免。試行一年,若有不足,比之去年稅賦,由廣豐水補足。
如此,鼓勵本地商人把本地的好東西送出去,也鼓勵關外及外省客商把好的東西送進來。
會館內,大伙靜靜地聽著,滿臉吃驚,“真的不收各項雜稅,還減免關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