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歸途-《戰朱門》
第(1/3)頁
除了買地建鋪子,蓋書院蓋房,霍惜也對南北貨行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先是修改了交易時間。早上為大宗交易時間,主要服務來往商販。下午是零售散賣時間,不拘購買金額。
本想定位大宗交易,做成成會員制倉儲貨行的。但想到本地只有這樣一間南北貨行,一時截撤零賣,對昆城百姓影響不小。
倒也沒必要。
便只修改了一下不同客戶的入場時間。如此方便了來往客商。不然擠做一堆,影響交易和體驗。而針對性地販賣,也有利店員伙計針對性的服務,更加提升服務品質。
關于南北貨行對城中雜貨鋪及一些商鋪的影響,南北貨行在針對大宗交易和零賣上,貨品價格不一。如此百姓們也不拘在外頭雜貨鋪買還是在南北貨行買,散賣價格都相差不太大。
但南北貨行在挑貨時嚴格控制挑貨品質,城中百姓哪怕一樣的貨物,外頭價格一樣,也寧愿到南北貨行來買,更放心。
而且還自動學會了和別人拼單,進行大單購買。令霍惜哭笑不得。
對于城中商戶,若因生意沖擊,要轉變關鋪轉型的,鋪中貨物,霍惜都會回購。對于一些一些小眾,不具特色之類的民生貨物,南北貨行也漸漸不再銷售。
只由著城中雜貨鋪來販賣,也會幫一些鋪子進行轉型。
對于昆城的商戶,霍惜也給予了大大的便利,比如船隊商隊租借,四海錢莊低息、信用借貸,往關外的商路打通,允許依附跟隨等等。
四海錢莊據霍惜測算,一年光信用貸款,年利就可達三十到四十萬兩。昆城商業繁榮,農事繁榮,成就一地輝之路,由永康十八年正式開啟。
而穆儼也開始遣使往鄰近國家和部落,宣傳關稅減免,鼓勵關外商人入滇經營生意。同時在軍田的冬小麥獲得豐收后,立即讓黔國公發布軍令,全軍推廣雙季糧種植。
同時繼續加大囤田力度,依照老侯爺當年之政“三戍七屯,且戍且囤”囤田范圍擴至滇省各州縣。自給自足,以屯田兵充當鎮壓力量,加強本地彈壓,以防止各土司及周邊叛亂。
同時移民開邊,對于一些失了土地的土民,流離在外的這些流民,把他們妥善安置在衛所周邊,以保證他們的安全,并分給他們土地,鼓勵他們墾荒。
并且要求各地衛所若條件適宜,開設牧場,沿請擅養馬之人,培養本地戰馬。此舉若成,將大大減少軍費開支。
試行軍田的冬小麥獲得豐收,在測算完產量,聽說畝產達三石以上后,穆儼放了心。
拿著京城來的密信,去見了黔國公。
黔國公剛下了軍令,要求全軍推廣雙季糧,要各衛所備足冬小麥種糧,在今秋收了水稻之后,全軍推廣種植。下完各項軍令,只覺整個人都放松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