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信任-《顧盼成歡》
第(1/3)頁
清河縣是個離京城八百多里的縣城,這里的百姓之家一生的積蓄也許也不到二十兩,幾百兩銀子,在許多人眼里根本就是個天文數(shù)字。
就算是從前家境在清河縣百姓之中算是很殷實的張家,積蓄最多的時候也不過百八十余兩。
可以想象,顧錦琳只要拿出個兩三百兩,就足以讓很多人心動心了。
“您到時候就言明了將這些銀子當作是張家小女兒的嫁妝,只怕張家人的門檻都得被提親的人踩破。”
既可以得大筆的銀子,又能間接著巴上周家,只要會算賬的人家都知道是不是有利可圖。
“張家人是想把小女兒塞給姑父做妾,可只要這件事不成,他們就不可能把事(情qíng)拿到明面上來說。姑父這么多年來是如何對待張家的,姑姑您嫁給姑父之后又是如何時常補貼著他們的,這些大部分人都是看在眼里的,只要張家敢流露出半點想讓小女兒給姑父做妾的意思,不用您出手,旁人就能戳著他們的脊梁骨罵得他們不敢在清河縣行走。”
顧青未并不是說笑。
人言可畏,這一點她早就體會過了。
名聲二字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把利刃,端看要怎么用而已。
用得好了,損敵一千,用得不好了,自傷八百。
顧青未給的主意,就是讓顧錦琳站在制高點上,立于不敗之地。
張家雖然自詡與周家十分親近,但只要是明眼人都不會不知道,周謹之和顧錦琳不欠張家任何東西,張家大女兒當初得急病而亡也與周謹之并無半點關(guān)系。
周謹之仁義,因為那點虧欠不僅舍了前程為張家大女兒服喪三年,這些年還對張家人禮遇有加。
而顧錦琳,她是顧氏嫡女,以這樣的(身shēn)份,為了周謹之也能一直禮待且接濟張家,甚至看張家小女兒蹉跎歲月還于心不忍,自掏腰包替她出了豐厚的嫁妝銀子,更可謂是仁至義盡。
顧錦琳既然已經(jīng)仁至而義盡,將該做的能做的都做到了極致,那么,張家人若還想要求更多,那就是恩將仇報、貪心不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