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一桿問乾坤-《盜香》
第(2/3)頁
李虎丘甩頭觀瞧,只見那崔若愚是個黑發(fā)微胖的敦實老者,約莫六十多歲,眉生肉崗,雙眼狹長,間距極長,眸中有神而無光彩,氣韻舉止皆不像是武道中人。
王一山抱拳續(xù)道:“李龍頭今天投帖拜山便是沖著我這位師弟而來,此事經(jīng)過在場諸位都已知曉,個中遺憾多說無益,總之今日之局,錯在我顯門一方,所以就請自由社大龍頭,李先生先劃下道來,我方跟著走便是?!?
李虎丘記得張永寶介紹過王一山這條大桿子,知道他練的是古形意拳,沒來之前為求知己知彼,他還領著尚楠專門向董兆豐請教過這門功夫。
董兆豐號稱當世拳法第一名家,他的功夫當然比不得聶孔之輩,甚至比之龍勇也要遜色一些,但他的拳法知識若認第二,恐怕當今天下沒有誰夠資格認第一。老爺子當時說,古形意拳中素有拳變槍之說,古形意拳歌有一句:“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說的便是拳法可變槍法的道理。參贊天地化育,融入了隨心所欲變化無方的心意之理?!靶乃圃澈镆馑岂R,四班合在一處?!薄P我馊菢尰碾r形,從外形到內(nèi)涵,無不體現(xiàn)著槍法的印痕,因此說形意拳是外現(xiàn)槍形、內(nèi)運槍勁的槍拳。
董師傅說至此處時曾慨嘆:“說不完,道不盡,義理無窮”,此種心情,大約和孔夫子所謂“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仿佛。言語道斷,所以老子說“多言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這即是老子的語默之道,語言的乏力不能演道之萬一,所以不能于語言中得到‘道’之奧義,故此需要后學自己去體味去參悟,拳法中之義理也同樣需要如此。
形意拳是槍化的雛形,從外形到內(nèi)涵,無不體現(xiàn)著槍法的印痕,鷹捉是形意拳的代表性動作,鷹捉的經(jīng)典之處在于——它就是一個完整的扎槍動作:由熊出洞起式,右腳上步同時右手扎出,接上勢左腳上步左手前推下按,同時右手回捋。形意拳練習鷹捉時必須扎大槍,在扎槍中體會身法和勁力,所有身法的縱橫鉆翻、手法的螺旋擰裹都需要在槍法中體味求證。其中,十大真形是形意拳的主要組成部分,十形分別是摹仿龍、虎、熊、鷹、雞、蛇、猴、馬、鷂、燕等十種動物,練習的是十種動物的靈性和本能。然而在練習十形的時候仍然不能脫離槍勁,可以用槍扎十形,即是十大真形槍,要把槍勁貫串于每一形之中,使槍拳一如。當練拳出不了勁的時候,八卦形意門的師傅往往就要求去‘扎槍’來體認,在形意拳界還有句拳諺說“會拳不會槍,只會一半”,可見形意拳對大槍術的重視。
董兆豐提醒虎丘,練拳化槍的人都是些功力大的沒邊兒之輩,功力大的靠拳法耍不開,只有玩大桿子才夠勁兒。玩的時候喜歡挑重物,分成撅挑和耍挑,撅挑是短的,一下就走,專門對付重物,挑的越沉功力越大。耍挑是用大桿子挑起某個恒定重量,然后抖耍大桿子,玩的時間越久越了得。前者練的是爆發(fā)力,后者練的是持久力。根據(jù)張永寶的描述看,王一山的大桿子已然出神入化,絕不可因其年邁而小覷。
李虎丘自知前次損耗過巨,要想踏足圓滿境界,兩年內(nèi)都不能再用心之神道。而在不能用心之神道的情況下,自己絕不是王一山這根大桿子的對手。今日登門依足了江湖規(guī)矩,下拜帖挑戰(zhàn)。之前做足了功夫,知道顯門中人習武者并不多,且多以養(yǎng)性煉體的功夫居多,真正登堂入室的就這位王老先生一位。把他打趴下,顯門便敗了,就得依照江湖規(guī)矩交出崔若愚來。否則李虎丘便有理由大開殺戒。現(xiàn)在王一山已準備就緒,賊王要讓誰與之一戰(zhàn)呢?
當然是尚楠!
李虎丘把身子一讓,氣魄雄渾,給人以蒼茫難測之感的小楠哥雄赳赳走到王一山面前。
“王老師您好,在下尚楠想來領教一下您手上的大桿子?!?
王一山微微一怔,注意到尚楠是赤手空拳過來的,心中微微不悅,道:“曾聽人說起自由社中有位年輕的拳法大宗師叫尚楠,原來就是你,果然是少年英雄一表人才,你打算空手與我一戰(zhàn)嗎?”
尚楠道:“按理說不該如此,但我從小學拳,從未練過任何兵器,只這一雙拳頭便是身上最厲害的武器,前輩的功夫在這條大桿子上,晚輩的本事也盡在這雙手中,你我是各抒己長,絕非您占了兵器的便宜?!闭f著,一拱手,丁字步向后撤了半步,以青龍掌起手式,‘青龍?zhí)剿?,亮出門戶。
王一山聞言,不禁上下打量尚楠,只見面前這年輕男子器宇軒昂,二目中的神韻光彩聚而不泄,舉手投足,一舉一動皆渾然天成,深通陰陽太極之道,此乃太極拳大成之氣象;又有流水無常之勢,正合青城秘術青龍掌最高境界的表征??戳T多時不禁在心中嘖嘖稱奇。他只聞尚楠了得,卻沒想到一個二十四五歲的年輕人竟了得若斯,竟能通達太極青城兩派拳術,且皆達到圓融滿月之境。
老子‘道德經(jīng)’千百年來一直是道家武術修煉者研究的無上秘典之一,青城武術也不例外,道家講上善若水,青城武術在五行中屬水,又稱“水拳”,水無所不在,無孔不入,極柔弱,但又極堅鋼。柔弱的雙手就可捧起,隨意拋撒;堅鋼時一如屋檐下的水,長期滴下可將石板洞穿,所謂水滴石穿,再如洪水爆發(fā),可以沖毀城墻、房屋,三如滔滔江河,可以載舟覆舟,不是人力可以抵擋,故青城玄門太極講“極柔軟后極堅鋼”。王一山深知能對這道家拳法領悟到如此境界的人,必然與水極親,深諳流水變化與拳法的關系。他的大桿子含了龍蛇御馬之意,遇強更強,遇猛更猛,最大克星便是道家的藏水拳法。
王一山見面前年輕人以青龍掌起手,身形步法卻是太極的路子,心中便知對方準備充分。又見尚楠年少雄武,長的偉岸如崖,一看便是天賦異稟體力雄健之士。從招數(shù)套路到年齡體力,王一山自問都在絕對劣勢,可想而知,此戰(zhàn)兇多吉少。
二人互道一聲請字,各逞本領斗在一處。
王一山雙手端槍,前手如管,后手如鎖。持棍后手留三四寸,以便換手,前手與臂骨對直,靈活而長。運槍時三尖相照,鼻尖、槍尖、足尖,大桿子一抖,撲棱棱,好似鳳凰亂點頭。但任憑槍花如何變化,中心一點始終工于一圓。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王一山的大桿子稍微一動,李虎丘就變了顏色,心中本有九成把握,只這一下頓減少三成。
李虎丘為求知己知彼,曾將大桿子的使用特點做過細致研究。
槍法云:槍之元神只有一圓。槍圓于防則上下左右無不防護。身前三尺如有團牌,用于攻則出。而能圓兩來槍之所以能勝也,收而能圓,敗槍之所以救也。圓不可大,人身之高,不過五六尺,側身對敵不滿尺余,槍花不過斗,高不過肩,低不過膝,是以練槍者,唯下久苦之功于一圓,熟而更熟,精而益精。
王一山的大桿子爐火純青,精益求精,一招一式都如傾城佳人,增減一分便損一分姿色。本來李虎丘想的是王一山年紀老邁,耍大桿子又是個大力活兒,打定主意讓尚楠跟他打一場消耗戰(zhàn)。但就目前的情況看,王一山的大桿子運力精巧連貫,前招接后招,腰馬借槍力,槍桿借貫力,接續(xù)不盡宛如蛟龍螣蛇遨游天際之勢。打的竟異常省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