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只采蓮花 莫取臭泥-《盜香》
第(1/3)頁
火車到德里,李虎丘與張鐵軍道別。
沿途中虎丘曾私下問他要不要跟自己回國。張鐵軍一口拒絕,在國內他是臭名昭著的賊頭通緝犯,而到了日本,他則是受人尊敬的禪宗大師,不僅可以忽悠跨刀的武士,還可以幫助可愛的女信徒說姻緣解禪理。所以大愚禪師決心隨這些對他感激涕零的武士們去日本。李虎丘只好對他毀人不倦,將忽悠進行到底的勁頭表示欣賞。張鐵軍謙虛的表示,都是為了給國家創匯,哥哥遲早葉落歸根。李虎丘說既然你有這么大抱負,咱們結交一場,哥們兒得想辦法成全你。
分別在即,李虎丘拍著張鐵軍的肩膀,當著幾個小鬼子的面,深表遺憾說道:“大師妙參禪理,慧光普照,一路說解,真令我獲益良多好生欽佩。”
眾武士均領教過虎丘的神妙功夫,尤其長泉信雄更知道李虎丘的武道修為還在自己父親之上。見李虎丘對大愚禪師如此推崇,均不住想道:難怪父親師父對大愚禪師一見如故,禪學精妙,與武道相通,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體悟啊。
張鐵軍眼中含笑,心里贊虎丘夠哥們兒,雙手合十道:“李施主是有大神通之人,定力和念力都遠勝過凡俗,禪宗修行全在一個悟字,全憑個人修持感悟,貧僧之語只在貧僧心中是對的,未必到了您心中還是對的。”
李虎丘道:“大師禪學精湛,博聞廣記,當知道兩晉高僧鳩摩羅什的典故。”
張鐵軍做拈花一笑,合十道:“善哉,三寸不爛之舌,前輩圣僧大德的風采真令我輩思懷不已。”說罷,將鳩摩羅什的生平挑簡要的娓娓道來。
兩晉列國混亂,其中人才爭奪成為一大熱點。公元382年,苻堅派驍騎將軍呂光攻打龜茲,臨行前在宮中對呂光說:“帝王應天而治,以愛民如子為本,并不是貪愛人家的地盤就去攻打,實在是因為那里有懷道之人。聽說西國有個鳩摩羅什,深解法相,善明陰陽,是后學的宗師,朕非常想念他。賢哲是國家的大寶,如果打下龜茲,立即用快馬把他送回來!”
張鐵軍語帶遺憾:“那呂光卻沒有法眼,俘虜了鳩摩羅什后,看不出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其時,鳩摩羅什三十出頭,呂光見他如此年輕,就當作凡人戲耍,硬逼著鳩摩羅什與其表妹龜茲公主成親。”
日本人多喜愛華夏經典,佛經易理,青花妙筆,沒有他們不感興趣的。眾武士一個個聽的著迷,讓李虎丘嚇破膽的丹羽鶴問道:“大師,那位高僧干了嗎?”
張鐵軍露出憤恨之色,嘆道:“鳩摩羅什怎么也不肯答應,呂光就設計,給他灌酒,灌完后將其與表妹關在一間密室里,鳩摩羅什酒后破戒。而后愧悔萬分,痛不欲生,先是求死不得,而后又為弘法,忍辱而生。”
丹羽鶴卻道:“在日本,高僧們是不必守色戒的,比如著名的一休大師,就曾遇盲女歌妓并與之相愛,還為她寫下許多愛情詩,在日本佛學界傳為美談。”
張鐵軍其實學識有限的很,不但不知道一休宗純何許人也,甚至連鳩摩羅什的典故都是李虎丘在車上幫他惡補的。白了丹羽一眼,心道這幫小鬼子凈他媽胡說八道,沒聽說過找歌妓的和尚也配叫做高僧。續道:“呂光后來又讓鳩摩羅什騎牛、騎烈馬,想把他摔下來。但鳩摩羅什忍辱負重,沒有一句怨言。呂光也覺得不好意思,只好罷手。回軍途中,呂光聽說苻堅兵敗淝水,就在今天的甘肅涼州建立后涼國。鳩摩羅什為他謀劃軍機,盡管無法傳授佛法,但志心不改,仍潛心學習漢語,直至精通圓熟,為以后弘法傳教做準備。”
李虎丘道:“鳩摩羅什大師為弘揚佛法忍辱負重,其實那時候活下去要比死去更需要勇氣,他實是一位有大勇氣之人,如果他那時候以死證佛心,這世間也不過多了個信仰虔誠的僧人而已,哪里會有后來的一代佛學宗師。”
張鐵軍繼續講道:“后秦姚興為延請鳩摩羅什弘法傳教,而發兵后涼,大敗涼軍,迎鳩摩羅什入長安,并拜奉為國師。從此,鳩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和西明閣譯經說法,招收弟子,由國家出面,他組織、主持三千多人的佛經譯場,留下許多傳誦千古的佛學典籍,有一天,感知大限即近的鳩摩羅什對眾人起誓:“假如我所傳的經典沒有錯誤,在我焚身之后,就讓這個舌頭不要燒壞,不要爛掉!”不久,鳩摩羅什圓寂,在逍遙宮依佛制焚身,火滅身碎后,惟有舌頭完好無損。至今舌頭舍利依然在祁連山腳下的武威城中。”
張鐵軍說到此處,總結道:“鳩摩羅什大師為人仁厚,待人誠懇,空虛我見,善循循善誘,佛行事業,終日不倦,有人質疑他破色戒,生兒育女,他說學習佛理就好比臭泥中開蓮花,只采蓮花,莫取臭泥,此乃千古偈語,吾輩典范。”
丹羽鶴頗有所感悟道:“一休宗純大師曾作詩:有時江海有時山,世外道人名利間。夜夜鴛鴦禪榻被,風流私語一身閑。這位高僧的作為倒是跟我們日本禪師相近。”
“若蓮花是佛理,大師為臭泥,沒有臭泥之污垢又怎會有蓮花的皎白?鳩摩羅什大師已經到了無垢無礙的境界。”李虎丘贊道:“禪師說的不差,古代帝王為得一人而動刀兵的事例固然不少,西有引發木馬屠城的海倫,東方更有烽火戲諸侯,沖冠一怒為紅顏,這些事例的主角無不是傾國絕色的佳人,能令兩位帝王求賢若渴,不惜以刀兵爭奪的男性,古往今來也只有鳩摩羅什大師一位而已,實不相瞞,我對禪師的敬仰之心,正如苻堅和姚興之于鳩摩羅什。”
日本人從唐代開始師法華夏,尤其對禪宗佛學極是崇敬。張鐵軍所講之事,這些武士當中只有個別人一知半解,聽張鐵軍說罷,均生出無限感慨,不愧是為恩師父親解惑的大禪師啊,竟引得這位年輕的華裔武道大師如此敬仰,甚至不惜要動手將他奪回國去。這樣的人物正該留在繼續留在日本。只可惜此時此刻大愚禪師的去留半點由不得我們啊。武士們以長泉為,一起將目光投向張鐵軍,飽含期盼。
張鐵軍沒有讓他們失望,義正辭嚴:“李施主這番盛意拳拳,真讓貧僧感到慚愧,你我相識多年,貧僧當年的秉性你是知道的,從來言諾必踐,貧僧與長泉先生相交多年,左右相伴暢談佛法,如今長泉先生去了,貧僧早有承諾要送他回到故里,為他做七七四十九天清凈法會,話已出口,出我口,入其心,斷無毀諾之理,李施主若是強求,便請拿了大愚的頭回去吧。”
李虎丘慨然嘆息,道:“本想請您回國登壇講經,奈何您一心一意要履踐對長泉先生的諾言,這一別,又是海角天涯,只盼望大師能早日歸國,屆時我必擺壇相邀,請您開慧明經弘揚佛法。”心中暗道:老朋友,我能為你做的也就這些了,山高水長,江湖路險,我送你到此便要回家修心養性,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