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飛鴻片爪,驚堂留影-《踏破大千》
第(1/3)頁
“自從先皇去世,晉王榮登太子即位,已經過去一年有余了,當今天子大刀闊斧的開始改革之路,壓制門閥提升寒門,倒也算是有道明君,尤其是以工代賑,將西北東南一批受災民眾運到揚州開始修筑大運河,更是收斂了民心。”
只聽得那準備說及江湖事的先生先說了這么一段歌功頌德的話語,這才話語一轉講道了市井中人最為鐘意的江湖傳聞上面。
反倒是聽到這一句話的蘇化天眼神一動,明白自己留給楊廣的那幾道政策到底還是實施了。
楊廣當年二世亡隋,說起來原因似乎很多,外交內困,其實根本因由只有一個!
那就是失去了民心!
此民心與文明社會所說的民心可不同,可不是尋常百姓的心愿,而是掌握著力量的門閥,寒門,乃至于將士,工人的民心!
可是門閥的力量又必須被壓制,所以才有了他的兩征高麗希望可以消耗門閥的力量,只能說他目的沒錯,手段也足夠果決狠辣,卻始終小瞧了門閥的底蘊,而且太過急切了!
壓制門閥,還有收斂力量他竟然同時進行,好不容易修養出的國力,被其雙重消耗下迅速損傷耗盡,到了最后他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悔之晚矣了。
要知道修建大運河可不止是單純的為了疏通南北航道,增加中央權威政令這么簡單的事情。
歷代以來只要是修建河渠,便是明君開國之時必然做的事情,這是為何呢?
因為修建河道其實就是一個收斂人心和積蓄力量的過程!
等到河渠修好了,手底下的核心班底也就算是建成了,所以秦國修建靈渠隨后便一舉奠定了霸主之勢,最后橫掃六國。
只要仔細思考就能明白,古代修建河渠是多么浩大的功成,需要發動多少的民夫?這些民夫最后得到的工錢吃食是哪里來的?看守這些民夫的軍隊從哪里出來?監管的將領是何人?
而這些豈不正是最好且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