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氣道新芽,天驕撼世-《踏破大千》
第(1/3)頁
誰也不能忽視一個重要的情況,無論大商世界的底蘊如何深不可測,強者如何輩出,甚至帝辛乃是兩界當中無可爭議的第一人。
可是在王朝一道之上,沒有誰比那位女帝走的更加遠,蒸汽鐵船,飛天汽艇,都開始裝備于軍隊之中,武道傳播,刪減修行的困難之處,直指基礎的法門,不需要高深,卻絕對的穩固和無憾。
或許天然的體質上不如在莽荒當中久經風霜的大商武士,可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那集合出的兵家偉力,絕對將要超乎大商世界對于軍隊的認識。
也唯有練氣士高深傳承當中的那些所謂的天兵之法,可以稍微對抗一二了,卻也難以真正形成規模,和大隋的常規軍隊抗衡。
這也是為何商皇不斷的穩固著自己的地盤,又不斷的開始改革的原因,實在是時間不等人。
要是真的開戰,就算帝辛可以一己之力抵抗對手的所有高手,當手下人全部被消滅之后,他又能當誰的王者?
國與國之間比拼的到底還是兩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能極速的發展便只能被影響同化,這一點顯然不是帝辛愿意的。
而大商天意開放了命運長河給帝辛留了這么大的后門,自然也是不愿意被這么影響的,否則也不至于讓帝辛傳播如此多的知識。
只是此時的殷商和西周的對抗早已經開始產生,否則姬昌要知曉他一直心念的獨屬于大商世界的文字已經被帝辛隨手弄了出來,只怕會氣得吐血也不一定。
不過這種文字也不過天意推演而出,卻沒有得到多少氣運的加持,如果姬昌真能開辟一道文字說不定還能在文道上再進一步也不一定,屆時氣運加身帝辛也奈何不得也不一定。
至少這種想法或許姬昌也有不少,到底還是他更加偏于文道一脈,并非真正的帝王之相,按照某些世界的說法就是有著知識階級特有的軟弱性。
不過對于西周來說,這種君王卻是極好的,民智大開的西周可以說乃是九州當中識字率最高的地方,尤其是在新世界的東西舶來之后,興起了不少翻譯另一個世界典籍的熱潮。
而此界對于大隋的認識,除了殷商不斷和那邊的交流,靠著的便是西周這邊對于各式書籍的翻譯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