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神武-《踏破大千》
第(1/3)頁
不同于過去的皇朝,議事的時候是在天尚未亮起的時候,新成立的這個王朝三日一開的朝會往往是在晨鼓敲響以后才會召開。
這也給上下官吏帶去了良好的作息,辰初上朝(早上七點左右)一直待到朝會完畢,然后到了酉時(下午五點到七點)就可以下班回家了。
中間甚至還有半個時辰的休憩時間,可以吃個午時飯。
可以說光是這樣的作息安排,對于前代的朝廷來說就是不可思議的,然而更多的休息時間卻也代表著朝廷必須要有著更多的效率,各分職能絕不混雜。
在這一點看來,王朝統治者的對于各項政策下的功夫絕對比任何帝王都要深刻。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
荀子勸學當中的名句絕非是一空口白言,勤勉慰己深耕細做都是此代之所以昌盛的原因。
當然那些無所不在的超凡力量也使得整個王朝上下有著明確的標準來衡量官員的好壞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對于以制度治國,卻更需要人力治國的天下而言,制度之優絕不如人之優來得那么直接有效。
監察天下的錦衣衛,更是成為了當代帝王手上最鋒利的一把刀刃,哪里出現了問題這把刀子就將問題連根拔下。
若是帝王不夠強大自然是挖耗根基之道,可是隨著新朝的確立國度發展越發的快速,挖去腐肉固然疼痛卻并非不可接受,更是有著一種震懾的作用,反倒是使得吏治越發的清明。
再加上以高薪福利養廉德,一手大棒一手糖餅的方式喂下來,固然有人不滿卻也已經平定了所有大勢,只待制度深入民心便再無改換的余地。
畢竟這等手段比起異族鐵騎踐踏的時候將人以目色分等,下等人無一絲機會余地可要好得太多了。
記吃不記打的人經過了幾次鐵血清洗后也變得寥寥無幾,剩下的也只能老老實實的在體制內轉變自己的想法了。
如今的官吏考核可不止是單純的幾個官員上下一說便認可了那么簡單。
道家方士游走考核道德,農家墨家深入底層考察民生,儒家游走看教化,幾方綜合加上政績綜合考評必須達到六十才算是合格,過七十五便算良好,超過八十五則屬于優秀。
兩次優秀或是五次良好便能升遷,各方監督之下自然也有考核的具體辦法出示,每地各有異同評分比例也不一樣,便使得官員對于每年的考核十分看重。
卻也不知道那些考核人員究竟在何方,只能終年都付出心力于所轄之地,政通人和自然就評分上佳,稍有懈怠便只能得個合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