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八章 楊易入京-《唐騎》
第(2/3)頁
郭汾瞪著他說:“我若一定要許呢?”
李沼道:“沒有道理的君命,就是亂命!君有亂命,臣等不敢不反對!”
郭汾冷笑道:“我知道你們怕什么!我知道你們擔心什么!”
李沼說道:“既然娘娘知道臣等擔心什么,那就不該提出這等令臣等為難、令國家蒙憂的事情。”
郭汾哈哈一笑,說:“你們覺得,我只是在無理取鬧嗎?你們覺得,我是在徇私袒護嗎?”
李沼等人沒有回答,只是臉上的表情分明是說:難道不是?
郭汾又是一聲冷笑,說道:“國家大事,我懂的的確不多,但人的心,我總算還懂得一些!你們不信楊易的忠誠,你們害怕楊易造反,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這樣猜忌一個從未有過劣跡的人,這個人心里會好受嗎?一次拒絕,兩次拒絕,三次拒絕,就是個傻瓜也會知道你們不信任他!你們是誰!你們現在代表的就是國家啊!你們這樣子做,是要讓楊易覺得這個國家不信任他!”
馮道和范質對望一眼,心想郭汾位份雖尊,畢竟是無知女子啊,竟然連“造反”這樣的話也說出來了。
“楊易造反”是所有在京大臣都忌憚的事,卻也是所有人都不敢公開說出來的事。但這時郭汾自己戳破了,那這場廷議幾乎就是完全敞開來談的節奏了。
李沼說道:“沒人說楊大將軍會造反,但天子西巡,這個時候他就應該本分些。”
“什么叫本分?”郭汾道:“敵國有變,楊易要來京參贊軍機,難道不是本分?好吧。你們讓他好好療養,他覺得定遼不舒服,想到密云來,你們也不許——難道他一入京,就不本分了?”
李沼道:“天子離京,諸侯守禮,這才是本分!權帥入京,社稷動蕩,這就是不本分。”
郭汾哈哈笑道:“一個楊易入京。這個社稷就動蕩了?那么這個社稷,也未免太輕飄飄了吧。哼!我可不信我們這個國家,就會這么脆弱!”
“古辭云:君子防患于未然。”馮道眼看雙方火藥味越來越濃,李沼臉色轉紅,眼看要說過激的話,趕緊插口,用一種盡量平和的語氣說:“我等也不是認為楊大將軍不忠,只是瓜田李下的事情。既能避免,還是避免了吧。防微杜漸罷了。”
郭汾道:“一個防字。就已經道盡了你們對他的不信任!哼,你們何止是對他不信任,你們自己,也是不自信!你們不自信,所以才會怕他,你們怕他。所以才會防他!”
范質道:“說我等害怕,也是沒錯。董卓亂漢,朱溫代唐。自古權帥入都,都沒有好事。臣等不敢不怕!”
郭汾道:“好,你們都有學問。我比不上你們。我卻請教一句:衛青霍去病厲害,還是董卓厲害?李靖李勣厲害,還是朱溫厲害?”
“這……”范質道:“董卓朱溫,亂臣賊子也,如何能與衛霍二李相比!”
郭汾道:“我不是問忠臣亂臣,我是問他們誰厲害!”
馮道嘆息道:“衛霍二李,千古名將也,董卓朱溫,如何能比?”
郭汾道:“那衛霍二李,入過京城嗎?”
眾臣無語,郭汾道:“衛霍二李,都進過京城吧?那時候漢唐怎么不亂?”
李沼道:“衛霍二李,正當漢武唐宗之時,以漢武唐宗之英明神武,何人能為亂!”
郭汾哈哈笑道:“那就是了!可見不是董卓朱溫有什么危險,是漢室唐室自己先弱亂了,然后董卓朱溫才能為亂!那現在我們這個國家,已經弱亂了嗎?”
“這……”
郭汾道:“我們這個國家如今正在鼎盛之時,用元帥的話來說,就是正走上坡路,這個時候,別說一個楊易入京,就是十個楊易入京又能如何?真當天下人都瞎了嗎?真當軍中將士都是傻瓜嗎?真以為楊易高叫一句,所有人就都會跟著他造反了嗎?”
李沼道:“今日國勢,雖能確保楊易不反,但國家不能保證永如今日之強盛,開此一例,恐為后世居心叵測之輩,留下借口。”
郭汾道:“借口……借口!你也知道是借口!既然是借口,怎么找不能找到?居心叵測的人如果要做什么事情,還怕找不到借口?”
李沼大聲道:“娘娘這話,乃是詭辯!總而言之一句話,今日楊易入京,非有必要,而有隱憂,既然如此,為何定要開此惡例!”
“開惡例的不是我,是你!是你們!”郭汾道:“楊易要來,就讓他來!這是我對他的信任,也是國家對他的信任。他如果辜負了國家,天下人都會看在眼里,楊易也會記在心里!但楊易要來,你們不肯讓他來,你們不愿讓他來,你們不敢讓他來!這就是你們對他的猜忌,是國家對他的不信任!如果最終證明楊易沒有造反之心,那就是國家辜負了他,天下人會看在眼里,楊易也會記在心里!”
李沼道:“楊易,臣子也,為國家效忠,為君上輸誠,就是有些委屈,忍受一些,也是他應該做的!”
“國家不信任他,卻要他信任國家?用元帥的粗口講——天底下真有這種操蛋的事情嗎?”郭汾道:“你們儒家的孟子,不也有一句古話嗎?君待臣如手足,臣待君如心腹,君待臣如犬馬,臣待君如路人,君待臣如土芥。臣待君如仇寇!信任從來都是相對的!國家要國人效忠,那它至少要對國人信任!國家要讓國人愛國,那它至少也要愛國人!對一個不信任自己的國家,憑什么還要他楊易忠誠下去?君不信他楊易,憑什么要他楊易忠君?國都不愛他楊易,憑什么要他楊易愛國!用元帥的話講。如果這個國家真變成這樣操蛋,那就讓人來造反把它滅了吧!”
無論馮道、范質還是李沼、李昉,所有文臣都聽得面面相覷。
鄭渭忽然哈哈笑道:“這話說的有理!夫人的這個動議,我贊成了!讓楊易來密云療養吧。”
張毅久在西涼,和鄭渭合作既深,又深知張邁的性格,知道郭汾這些話的確是張邁的風格——若是元帥在此多半也會這樣決定,且也覺得楊易入京,未必就能顛覆國本。當下也說:“臣附議。”
魯嘉陵的心思與張毅相近,當下也贊同了。曹元忠眼珠一轉,也出列贊成。范質雖然是儒臣,受張邁影響也重,這時隱隱也覺得郭汾的話并非無理,就沒再激烈反對。馮道雖然心里不贊成,卻沒再說什么。
翰林院監察臺群龍無首,李沼獨木難支。郭汾的這個命令總算便通過了。
鄭渭忽道:“楊易入京,對唐遼爭持有巨大影響。他可以到密云來。但必須秘密南下——而且此事必須保密。請夫人下嚴旨!”
郭汾便道:“就如丞相所議,今日之事,在未公開之前,絕密封存!誰泄露了,斬!”
——————————
卻也正如范質等人的預料,耶律德光發喪之后。遼國很快就處于一觸即發的內變邊緣。
國君死了,該怎么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