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四十九章:人道大勢(shì)-《大周守藏史》


    第(3/3)頁

    風(fēng)允也收拾東西,準(zhǔn)備往東。

    卻也巧合,老聃來信。

    從信使手中接過信件,得其邀約。

    “歸墟已沉,建木將倒……少昊之國,古之重也?”

    “老聃先生在東處,發(fā)現(xiàn)了何物,竟然急之以邀。”

    風(fēng)允思考著少昊國。

    他的《山海經(jīng)圖》中少有記載,唯有前世時(shí),略有耳聞。

    “少昊,五帝也。”

    “轟!”

    突然間,天地震動(dòng)。

    卻不是因?yàn)轱L(fēng)允,而是那西邊的天際,一棵巨大樹影,高聳入天,只能見其枝干,立于寰宇。

    而宗周之地震動(dòng),是為地震搖晃,周圍的磚瓦滑落,地面抖動(dòng),狼藉一片。

    “近幾載,宗周之地就地害頻發(fā),此刻因?yàn)榇笾軞膺\(yùn)動(dòng)蕩,此刻又難壓制。”

    風(fēng)允蹙眉,這成周之地,此時(shí)卻是不為良居了。

    “急報(bào)!”

    快馬加鞭,豐鎬城內(nèi),一高大甲兵,馭馬而奔。

    觀卦——一觀天下之術(shù)!

    臨卦——身臨其境之術(shù)!

    一只冶鳥恍惚中出現(xiàn),隨著甲兵入殿,落于屋檐,其凝神而望,顫耳而聽。

    “畢公,西陲告急,通天柱顯,秦嬴之地遭昆侖妖潮,如今不堪受敵啊!”

    “西陲妖潮!”

    西陲,也就是秦嬴之地,是為大周分封出去的關(guān)隘之地,所為之重就是防備昆侖妖邪,以免妖邪直入宗周。

    此時(shí),宗周之難方緩,就爆發(fā)妖邪災(zāi)禍了!

    “能抵擋多久!”畢公驚起,四周的地震還在不斷,這殿中有氣運(yùn)庇護(hù),倒是安穩(wěn),可放眼望去,豐鎬城已經(jīng)不堪重負(fù),倒塌一片。

    “最多抵擋一月!”

    “發(fā)文,四周諸侯,皆助之!”

    秦嬴之地的重要,莫說是宗周,就是蠻夷國也不敢輕動(dòng),放任其滅亡。如今妖邪來犯,怎能不助。

    “派出宗周之師!”

    畢公立即下令。

    “余親自去鎮(zhèn)壓!”

    “這,畢公啊,如今宗周大難,我姬姓諸侯本就疲憊,若是再耗費(fèi)大量力量去抵擋妖邪,那如何在天子?xùn)|遷后,拱衛(wèi)天子威嚴(yán)呢?”

    “僅靠成周八師是不足矣的啊!”

    宗周六師,成周八師,近乎十八萬軍備,即使四分也為大諸侯,如此數(shù)量才是大周威嚴(yán)的所在。

    但若只有成周八師,那在東之諸侯中,雖大,但不至于一力壓制,其必有無法威懾之國。

    “大周創(chuàng)立,周公、召公、畢公,安內(nèi)攘外,方才有后幾百載的大周安寧,如今西陲,我大周之根本受妖邪之惡,怎能忘其根本而不顧!”

    畢公目光銳利。

    “伱可知曉妖邪破關(guān)的后果,到時(shí)整個(gè)人族棲息之地都將因此而受累,那就不是失去宗周之地那么簡(jiǎn)單了!”

    這蘊(yùn)含人道之意的言論從畢公口中說出,聞聽者,皆低首回視。

    畢公從齊國歸來后,似乎有所改變。

    見之,畢公無奈。

    “唉……人道,魯國最喜,老夫在魯國巡視時(shí),多有聞?wù)f,其理念,與當(dāng)初的周公之要,卻為貼切,而此時(shí)的大周……”

    畢公難言。

    人道興盛,這是風(fēng)允所創(chuàng)的大勢(shì)。

    走過多國,畢公他自然清楚,在風(fēng)允未曾踏足的國家中,都有大量?jī)A慕者。

    在此大勢(shì)下,大周的衰敗是必定的,那諸侯的興起也因?yàn)榇笾艿乃《囟ā?

    人道大興。

    到時(shí),最初的一代畢公與召公制定的《周禮》延續(xù),尊大周為主,諸侯滅敵,天子居于后,以階級(jí)來約束諸侯,固化思想,這樣的規(guī)矩必定會(huì)失效。

    此時(shí)唯有遵循周公最初的《周禮》,諸侯與王,共舉天子,讓天子走在最前,為人道先鋒,展現(xiàn)天子的引領(lǐng)之能,這樣才能讓大周興起啊。

    “唉……待壓制了昆侖妖邪,歸成周后,再與召公說盡,一同輔佐天子為人道先鋒,再起大周吧。”

    “或者……”畢公目光微動(dòng),心中默思——

    遷都作何!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以此番妖邪之入侵,天子正好聚名望,行人道之職責(zé),讓諸侯國皆敬仰,這正是大周之機(jī)遇啊!

    畢公有想法,立即讓人拿帛書,分兩份,以書信送往南申與成周,交給申候與召公……

    ……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