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變局-《宋風》
第(3/3)頁
有了沙盤這件好東西,再參照情報來作出評論就非常直觀了。當王靜輝來到福寧殿的時候,一群人已經在遼國的沙盤上指畫了半天了,好在彥生對遼國的地理下過一番功夫,對于遼國北方的事情他比郭逵更熟悉一些,郭逵等人只是把眼光放在燕云十六州上面去了,至多能夠想到大定府,至于大定府北邊還有什么就一無所知了。
其實在這個時代能夠有“觀天下”資格的人所持的觀點和郭逵是沒有什么兩樣的。大宋和遼國之間的戰爭往大處說是收復漢家故地,其實說白了擊敗遼國不過是為了滿足心理上的需要。在燕云十六州以外,那里對于大宋來說其地位和南方南蠻之地沒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南蠻多有瘴癘毒蟲,而北方只有風沙和大雪,大宋還不至于人口多得無處安置,比北方生活環境好的地方多的是,只要自己沒有被逼到一定份上,死活也不會去那等地方安家落戶的。
而彥生則不同,他的師兄弟們幾乎在見到這份地圖后便被王靜輝灌輸北方的好處——那里不只是養馬,那里的土地肥沃,只要插根筷子來年都會發芽長成樹,最適宜耕種,如果把這片區域全部開發出來,足夠解決現在大宋的人口糧食問題;那里有豐富的資源,你們很難想象的……
盡管彥生并不清楚王靜輝的用意是什么,不過王靜輝的話他們是絕對都會銘記在心的——“從現在到未來,不要說百年,就是四五百年只要經營好南洋甚至是整個海洋貿易來養活大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以后大宋真正的出路是在北方,不是你們所看到的北方,而是更北,那里有著難以想象的各種資源,我們要為子孫先把那里占下來!”
在王靜輝看來,皇帝趙頊等人現在就面對沙盤指手畫腳是非常沒有營養的——沒有詳細的戰報只是簡略的幾句話很難作出正確的判斷,不過過來聽聽看看各位大佬心中的想法也是不錯的。在他看來現在大宋是絕對不能依據剛剛達成的和約對河北的駐軍減少的——既然過去了就不能撤回來,就算現在不攻打遼國,未來幾年當中肯定會有機會。有這些兵力在手讓遼國心中不踏實就無法全力對付磨古斯的入侵,就相當于小刀拉肉一半一小塊兒一小塊兒地消耗遼國的實力,到最后大宋只需要在上面輕輕一推就可以了。
以大宋的實力在河北邊境屯兵數十萬根本不是問題,而對于遼國則是難以承受的負擔——遼國可沒有這么多的錢來養活軍隊,也沒有大宋這么能夠有本事來找財路,大宋每花在河北邊境上一個銅子,遼國的實力就要以十倍的速度來消耗,到最后契丹人肯定是坐不住的!
不過令王靜輝非常驚奇的是磨古斯的“強大”,沒有想到磨古斯居然忍了半年沒有鬧事在這個關口上突然打了契丹人一悶棍,就連他自己也深深為此而警示——難不成自己趕走了一頭狼又進來一只虎?!在他看來任何一個草原民族的強大對大宋來說都不是另人高興的事情,磨古斯是在大宋上面吃過虧,但這并不能夠阻擋草原游牧民族對中原的野心,尤其是剛剛建立的草原政權,其破壞力可比現在的契丹人更加危險。
與主張繼續在河北給遼國施加壓力的郭逵不一樣,王靜輝表現得非常平和——兵不能撤,并且還要加緊補充北方的軍事物資,除了要加緊修正現有的城防之外,還要囤積物資為以后進軍燕云十六州做充足的準備;另外便是加緊訓練京東東路的跨海作戰部隊,使其能夠隨時投入戰斗。
對于這樣的建議,王靜輝的解釋也同樣很簡單——無論是契丹人還是阻卜人,他們都不是漢人,他們的文明都是游牧民族,其本身對大宋來說都是一樣的,阻卜人和契丹人一樣給大宋帶來的只有戰爭,不過是時間長短罷了。大宋不能夠對磨古斯抱有什么不切實際的想法,在消耗遼國實力的同時也同樣注意不能夠讓阻卜人坐大,否則到最后免得出現另外一個遼國。
王靜輝的話很好理解,因為大宋在西北同樣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大宋的火器雖然使吐番諸部放棄了河西走廊,但在背地中支持黨項余孽和大宋作對的正是他們,這也是一個讓西軍不能夠大規模參與對遼作戰的重要地方,所以大宋必須提前做好安排,如何讓契丹人和阻卜人先拼個你死我活,然后大宋再出場來收拾殘局.
最新全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