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做戲-《宋風》
第(1/3)頁
? 在宋軍掌握長城以內之后,跨海登陸作戰部隊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再也不怕因為后勤問題而導致自己陷入窘境了。\\、Qb5、Com以往跨海登陸作戰部隊所有的退路都在海上,所以根本不敢太過深入遼境,在確定自己從陸路也可以獲得充足的補給后,在得到加強補充人員后的跨海登陸作戰部隊開始全線向西進行攻擊前進,而遼國的主力部隊南下也是沖著錦州而來,雙方之間終于圍繞著錦州開始了一場大戰。
無心的特種部隊在接到情報局的情報后便立刻北返,并且在半道上不斷地伏擊遼軍,這也為錦州做好充分的時間準備。在呂大防將火炮裝在船上后,楊崇岳也使用了這種辦法來武裝自己的內河船隊,并且在桑干河渡河戰役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宋水軍以此改造了船只,在一艘船的兩側各安裝了十門火炮。
如果王靜輝看到這樣的改造火炮戰船的話,那他一定會朕想到十九世紀中期鴉片戰爭中的英國艦隊。當然這種改造戰船也只是臨時舉措,所安置的火炮自然不會達到英國艦隊一側四五十門火炮這么夸張。
不過這種臨時戰船在錦州戰役中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共有三艘這樣的戰船出現在錦州外海,再加上呂大防原先留在船上的五門火炮,三十五門火炮齊射的威力使得正在攻城當中的遼軍上下驚恐不已。在南門和北門攻擊的遼軍一時間損失慘重,尤其是比較扎眼的遼軍將領,更是陣亡多人。
在錦州大戰的時候,無心的特種部隊并沒有進入城中來參與防守作戰。在呂大防給他擴充到一萬人的規模后,他們靠著劫掠全部都變成了騎兵。若是進了城來參與防守作戰的話,那將會大大抵消他們的作用,還不若留在城外當一支奇兵來抓住戰機給予遼兵以重創來的劃算。
呂大防在接到大宋樞密院的最新命令后,便又再次趁著遼軍主力還未到達錦州的時候增添了兵力,守城士兵已經到了五萬之多,各種戰備物資準備妥當,并且可以在火炮戰船的掩護下從東門直接得到來自海上的補給。樞密院給他們的命令是堅決守住錦州和來州。這兩個城市此時的政治意義愈發凸現出來,只要宋軍占領這兩座城池,契丹人的主力就不會安心南下,而且只要這兩座城池不被攻占,那大宋依然就占著上風,在和談的時候就不會讓契丹人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遼軍三十萬主力除了十萬繼續增強大定府的防守力量的同時,剩下的二十萬全部都朝錦州氣勢洶洶地撲了過來。對于宋軍來說比較有利的是錦州城背靠大海,臨近港口東面城墻根本擺不開陣勢。所以遼軍攻城的話也只有從南、西、北三面攻城,而就近有火炮的支援,所以其防守重點全都在西面城墻上了。
這段時間呂大防也沒有閑著。他將城內的百姓全部發動起來為宋軍挖護城河,修正城墻。普通百姓所能夠得到的便是糧食等實物補貼,并且在前鋒發現遼軍蹤跡的時候,準許城內百姓可以自由離開,宋軍對他們的去留也不會太為難。不過有一條便是契丹人卻是絕對不可以離開,他們和先前攻占錦州所俘虜的契丹士兵能夠被運回大宋的都已經運回大宋,城內的契丹人除了城內原有的契丹人之外,剩下的都是無心他們特種部隊四處俘虜來的。
由于無心的存在,東路跨海登陸作戰部隊所過之地比蝗蟲還要干凈。如果情況可以允許的話,那人也可以算作是戰利品之一,當然這里指的是契丹人。王靜輝和他的弟子們都不是殺人狂,對于戰爭也是非常無可奈何的,這種民族仇恨一旦種下其結局只有其中一個徹底倒下才算了結。他們劫掠人口不是為了屠殺,而是借著王靜輝的奴隸生意將這些俘虜充作大宋基礎建設的免費勞工,當然只要這些俘虜不是像“擒生軍”那樣最大惡極的角色,他們都會在服完一定時間的勞役之后獲得自由。這種自由是他們全部被打散分布在南方或是南洋的村鎮之中,絕對不會給他們以聚集的可能性。
王靜輝當年就想過如何該讓一個民族徹底消失的問題,除了屠殺之外自然還有同化一途,不過這兩條路他都不是很滿意。契丹人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異常強大的遼國,恐怕在中國歷史上能夠與之相比的也只有蒙古人建立的蒙元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國。這么一個強大的民族到了王靜輝所生活的千年后世之后,五十六個民族中卻沒有“契丹族”這么一說。他們完全都消失了,和黨項人一樣,他們所創造的文字、財富等一切文明都徹底的消失了。
王靜輝對這些著名的民族變遷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知道歷史上女真人強大起來建立金國之后,契丹人在軍事上受到大宋和金國的南北夾擊,整個帝國開始崩潰被人滅朝。一部分契丹人西遷到了西域建立了西遼,也曾繁榮一時,不過最后還是被蒙元所滅。蒙元那套屠殺政策在這個時候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行得通王靜輝也不愿意使用,且不說什么有干天和之說,就是想想他也不愿意落得一個屠夫之名。
最后只有借著戰爭中產生大量俘虜來為大宋進行基礎建設這個當口,王靜輝才慢慢意識到這樣做同樣也可以達到徹底消除一個民族的目的。蒙元當時屠殺消滅人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人口少,無法同化別的民族所致,但是大宋卻沒有這個缺點,只要把這些俘虜分散開來,在這個時代國家和民族的概念還并不是很根深蒂固的時候,這樣做確實是一條以最短時間抹殺一個民族的好方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