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四百二十四章 留學生-《宋風》


    第(1/3)頁

    要想讓大宋經濟最大限度的擺脫發展的限制,除了大宋人觀念和社會風氣上的改變之外,最容易的便是在一定政策上的變化,而“金融”改革這個要領被提出來后,是最容易讓大宋統治高層接受的,畢竟觀念上的變革是最為困難和花費時間的,唯有曲線救國讓大環境發生一定的變化反過來影響社會觀念的變化。

    以往大宋朝廷發行交鈔“準紙幣”在金融上來說完全是依靠其政府信用,這在后世也比較常見,但是這并非是主流,畢竟所有用的人心中對交鈔的價值都是要打上問號的,如果朝廷發生什么變故,交鈔的實際價值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王靜輝對其中的運作原理也只是一知半解,讓他推算如此發展的結局實在是為難他了,不過無論再怎么算計,這種以政府信用為“抵押”所發行的交鈔實在是太過危險。

    不要說王靜輝這種從千年后世聽說過一些經濟危機的人,就是現在一些大宋有識之士也對此產生過疑問——華英書院的學刊中曾經有過這方面的文章刊載過,這些學習過一些原始經濟貴金屬抵押發行真正的紙幣來轉變——這已經是大宋統治高層一致的看法了,朝廷已經除了加大力度通過流通領域回購白銀和黃金之外,還加強了在麻逸島的金銀礦的建設和勘探,爭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儲備更多地理論的學生都會有這種直覺,更不要說王安石、司馬光這些掌控大宋發展的大臣了。以朝廷信用發行交銷的局面必須盡快結束,或者說是盡快的朝有金銀貴重金屬獨家首發。

    所有人都明白王靜輝提出所謂“援助”遼國渡過危機的提議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其真實的目的還是在于看上了遼國宮廷儲備了快兩百年積累下來的黃金白銀——像遼國這樣立國年代比大宋還要久的國家。其家底肯定不止現在大宋所看到的那么多,就是大宋來西夏還在其皇宮內庫中找到了數量巨大的黃金和白銀儲備,更不要說是遼國了。現在將遼國困住使其維持現狀為大宋提供北方屏障,所以出手來掉遼國固然是可以,但是卻無法保證遼國不會把這些庫藏一起轉移,就算平衡的獲得了這些庫藏,以后大宋也會面臨著眾多游牧部落地入侵,那可是煩不勝煩,國庫剛剛削減下來沒幾年地軍費開支勢必又要漲回去。大宋朝廷和王靜輝在收購流通領域的黃金白銀已經造成了貴重金屬價格上漲。一些有眼光的商人不可能不會發現這其中地門道。

    此時大宋商界對黃金白銀價格看漲已經成為了共識,再這么收購下去只會增加成本造成黑市交易猖獗,甚至會發生投機現象。相比之下大宋和遼國恢復正常地貿易關系。硬性規定遼國只能夠使用貴重金屬來進行貿易結算。這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有著雙重的實惠。

    大宋熙寧八年六月,遼國旱情進一步惡化。糧食儲備頻頻告急,已經在大定府形成糧荒,糧食價格一日數變,弄得遼國上下怨聲載道。而此時大宋派出了沈括為代表地談判使節來到了大定府,就宋遼之間恢復椎場貿易最主要的還是糧食貿易進行了談判,其中大宋的糧食價格雖然也比平時貴上了許多,但相對于現在大定府不斷上漲的糧價已經算不得什么了。

    大宋在貿易談判方面唯一堅持的便是以黃金或白銀為結算,遼國也并未提出異議——遼國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十之七八都是大宋銅錢。遼國要想和大宋進行大宗的糧食交易,就會造成大量的銅錢外流。

    這會使其治下百姓更加怨言。遼國地談判使節正是馬氏兄弟中的馬人華,此時他已經官拜遼國三司使,他算是大宋情報局打入遼國朝廷中最高品級地間諜了。沈括在離開大宋的時候曾經到王靜輝的駙馬府中得到他的面授機宜,情報局也為沈括配備了專門的情報人員,幫助沈括來讀懂由涅心和馬人望傳遞過來有關遼國統治高層在這次談判中的底線。

    這場談簡直就是大宋情報局在導演的一出戲,不過在給黃金和白銀定價問題上,遼國和大宋出現了重大的分歧,馬人華雖然負責宋遼貿易談判,但在一些重大問題上還是要得到遼國統治高層的同意和認可才可以,不過在貴重金屬定價問題上,他還是做了不少努力,尤其是大定府愈演愈烈的糧荒使得遼國最終還是對大宋進行了妥協。

    黃金和白銀對銅錢的定價略高于十比一,定在了一兩黃金兌換十二兩白銀兌換十二貫銅錢,糧食價格有銅錢兌換成黃金和白銀價格,達到了一石一兩五錢白銀地步,這個價格等于汴都米價的三倍,刨除運費大宋每石米將會有大約五百文銅錢的收入。

    這樣的定價得到了宋遼雙的認可,在登州港口早就備好的運糧船隊在得到命令后立刻運向大宋的來州港和遼國的錦州港。通過這次大宋向遼國運糧行動,遼國也見識到了大宋的海運能力有多么驚人,同時也解釋了宋遼戰爭中出現在來州和錦州的宋軍是如何能夠在不驚動燕云守軍的前提下到達目的地的。

    馬人華在說服遼國統治高層的時候就以大量收購大宋糧食增加大宋內河運輸壓力以達到損害大宋利益的目的,不過遼國統治高層從來沒有想過大宋的海運能力居然有這么強,而這對遼國的“精英”階層的震撼之大是難以附加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