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下)-《勒胡馬》
第(2/3)頁
來不及看一共有多少冊——估計起碼十二三冊——就先將“冊一”取出來,靠近窗邊,借助天光,翻開第一頁來讀,只見上面還是老爹的親筆——
“總十六冊之一,述吾來歷及總綱,唯我裴氏子孫,在位天子,始可展閱,他人擅取者,夷三族……”又宣告一遍禁令,完了還說:“若百年之后,社稷傾頹,皇帝即殉國,亦須先焚此書,勿為外人所知也,切切。”
難道是治國的方略,帝王的秘籍么?裴焱一眼瞥過,趕緊翻開第二頁來,結果上面也沒啥實質內容,只說:“此書中所述,句句是真,勿以為我年老昏聵之臆語也。或將大出兒孫所料,亦當靜心屏息,仔細閱讀,不可輕慢。”
再翻開第三頁,上面寫著:“吾,裴該,然非今世之裴該,實異世之裴該也,生于千七百年后……”
——————————
荀太后就在殿外靜候皇帝,實話說她也不清楚裴該究竟留給兒子什么東西,但知道由一具竹篋盛放,病重時反復叮嚀,說除了皇帝誰都不能看,否則必罹大禍——包括老婆你!
估摸著是裴該治國的秘術,以傳子孫,則皇帝若不打算即時閱讀還則罷了,一旦內容比較“勁暴”,一口氣看下去,估計時間不會短嘍。于是站立一會兒,側耳聽聽室內沒啥動靜,她就命人搬榻來坐——終究也五十多歲的人了,體力自然衰退,實話說剛才從承乾宮一口氣走回大明宮來,也給她累得腰酸腿軟的,只是在兒子面前不便稍露疲態而已。
坐了一會兒,深覺無聊,于是又命宦者取佛經來看。裴該在世的時候,是反對妻子閱讀釋、道兩家經文的,說:“雖然不為無理,然若沉溺其中,乃至虔信,必害自身甚至于國家。”倒是也不嚴禁——于宮內懸掛佛像,以及焚香禮拜、施舍僧徒等事,則是嚴格禁止的。
紅日逐漸高升,漸次登頂。其間有宦者匆匆跑來,叩拜荀太后,致以皇后之意。荀太后便即揚聲招呼殿內:“皇后問,陛下幾時歸承乾宮,好與陛下共進午膳。”殿內很快便傳出來裴焱的聲音:“今日不用午膳了——太后可命人取水來朕飲。”
荀太后勸了幾句,皇帝卻不肯聽。只得命宮人取來一杯熱水,用漆盤托著,送到門口,低聲稟報。“喀”的一聲,殿門拉開一條小縫,皇帝伸出手來,幾乎是用搶的,一把抄走了水杯,隨即便又將殿門給推閉上了。
皇帝不肯吃飯,荀太后也就陪著他。等到午后,又有宦者前來稟報,荀太后乃提高聲音道:“陛下,秘書郎薛強求謁。”皇帝不耐煩地回復道:“不見——除非宰相請謁,否則一概不見!”
荀太后不禁有些擔心,便即起身下榻,面朝殿門問道:“陛下可安泰否?即便國事倥傯,也非旦夕可完,身體要緊,不妨暫歇……”言下之意,你老爹都已經掛了,則他留下來的遺書,算不上什么急務吧?你有必要一口氣讀完么?而且他究竟留給你什么了,要讀那么長時間?
裴焱對此理都不理。荀太后又耐著性子等了一刻鐘的時間,正待再勸,忽然“喀”的一聲,殿門打開,裴焱如風一般躥將出來,并且反手就扯上了門,還重新落鎖。荀太后責怪道:“陛下且重風儀……”
裴焱朝她一拱手:“太后且恕孩兒失儀,實在是等不得了……”然后夾著雙腿,轉身就跑。荀太后不禁莞兒——這是讓尿憋的吧……趕緊命宮人跟上去伺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