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試探-《漢騎》
第(3/3)頁
李信臉上雖然堆滿了笑容,但是心中卻是深深的嘆了口氣,無論是老奸巨猾的石元直,或者是一肚陰謀詭計的宋獻策,更或者是老成謀國的張春、采飛揚的張采或者技術流的孫元化,在這個時代都是杰出的人物,可是他們的見識也都是有限的,將目光都是釘在土地上,哪怕這件事情有利于天下姓,他們也只是有限的支持自己。
不過不管怎樣,自己的計劃還是要實施的。就算這些人反對也是一樣,正是如同張春所說的那樣,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自己只是安居一隅,若是這個時候實行攤丁入畝等手段,天下的讀書人都會反對,要知道,現在坐鎮天下的,看上去是高高在上的崇禎皇帝,但是實際上還是讀書人,他們正做著縣令、知府等等,甚至掌管著軍政大權,得罪了他們,或許李信也只能窩在草原上,做著一個藩王了,甚至連藩王都做不成,但是若是能取得天下之后,那就不一樣了。就算這些人都反對,也阻攔不了李信的腳步。
在這一點上,他不得不佩服張春,這個老家伙,看上去都是要死的人了,但是看東西卻往往是一針見血,建議讓自己統一天下之后再做打算。到那個時候,就算是有人反對,也出了不什么大事。
“這段時間,我們還是要對朝廷恭敬一些,讓他們派些讀書人來。我們的俸祿可以調高一點,高于朝廷一半。”李信大筆一揮,大聲說道。
“侯爺英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石元直點了頭,張春等人也都露出喜悅之色,千里做官只為財,但是明朝不同于宋朝,宋朝的官員很有錢,加上福利甚多,可是在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的官員俸祿很低,根據洪武二十五年,重定內外武官歲給祿俸之制。正一一千四十四石,從一八八十八石,正二七十二石,從二五七十六石,正四二十石,從一十二石,正四二八十八石,從四二五十二石,正五一九十二石,從五一六十八石,正六一二十石,從六九十六石,正七九十石,從七八十四石,正八七十八石,從八七十二石,正九六十六石,從九六十石,未入流十六石。代官俸之薄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明于慎行的《谷山筆塵》記載:五代北漢時宰相月俸僅“緡”(一緡為一千錢),“較之唐末已為減矣”,而明代“乃今一統之盛,宰相月俸猶不能半此,則近代之俸可謂至薄矣。”
盡管這只是明面上的俸祿,這些官員們私下里還有不少的收獲,但是不管怎樣,俸祿還是很少,迎來送往的,四處打點,四處鉆營,這些都是需要錢的,自家俸祿只有那么多,不貪污到哪里來弄呢?就算是私下里還有經營,但是錢多還是好事。一些正直的官員,不屑于那些勾當,所以過著窮苦的日。比如海瑞,海瑞擔任浙江淳安縣的縣令時,穿的是布袍、吃的是雜糧,即使這樣,要填飽一家人的肚,還要靠老仆人種菜來補充。海瑞的母親過生日,買了一回肉,這事立時傳遍浙江官場,連總督胡宗憲都覺得稀奇,說:“聽說,昨天海瑞為母親祝壽,買了二斤肉。”可見,以當時一個縣令的合法收入,要買二斤肉吃都是很希奇的事情。
李信這個時候要增加官員的俸祿,可以說對于那些窮苦的讀書人,又不想鉆營貪污的官員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消息,或許不會吸引那些有氣節的人前來,但是也能說明一點,李信對官員們還是很不錯的。
“拉攏官員前來自然是好的,若是能吸引更多的讀書人前來,那就更加的不錯了。”李信又說道:“本侯準備在草原上興建書院,由本侯出資,讓草原上的少年一邊習武一邊讀書,讓他們認識我們的漢字,習我們的化,草原上不僅僅是出精兵,還會出讀書人。數十年后,草原上盡是說漢語,寫漢字,一旦做成了這件事情,我們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屬下代天下讀書人多謝主公了。”張春、張采、孫元化等人雙眼一亮,趕緊站起身來說道。只有石元直和宋獻策二人相互望了一眼,雙目中一絲驚駭一閃而過。
看上去,李信是在傳播漢家明,但是實際上,李信是在滅絕蒙古人的化,也許余年之后,蒙古這兩個字也只是流傳在傳說當中,原本桀驁不馴,時刻威脅著中原的草原人,也會認為自己是漢人。這要比滅族更加可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