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吊唁-《落升》
第(1/3)頁
半個月后,各地方勢力的降表紛紛送入建鄴城,這次宋國雖然經歷了聲勢浩大的內亂,但結果卻出人意料的和齊國一樣,戰爭只在小范圍內爆發,對整個國家的影響非常小。
宋國的朝堂原本就被五大世家把持,直到肖道成在位的最后幾年,才拿下了陳、田、李、崔四大家。肖衍繼位之后,仍然延續了其父的政策,提拔了大量的寒門子弟,對世家大族,則極力打壓,只要有過錯,必然重罰。
一時之間,那些養尊處優慣了的世家大族哪還受得了這個,對肖家怨恨也日益加深。
好不容易鄧元覺殺回來了,他們又看到了新的希望,鄧文豪才一出面,連猶豫都沒有,紛紛答應效忠。
此時在朝堂上,大病初愈的鄧元覺手拿著一份遺詔,對群臣道:“我這次帶兵回建鄴,本只是為了殺袁成策和高義這兩個奸孽,沒想到陛下也自知犯下大錯,竟*而死。在他*前,周將軍發現了一份遺詔,來,周將軍,你給大家讀讀。”
周云景接過遺詔當眾讀了起來,遺詔的內容很長,但無非就是肖衍說自己繼位以來,寵信奸孽,任由他們殘害忠良而不管不顧。后來大將軍舉義旗清君側,他才幡然醒悟,但大錯已經鑄成,無法挽回,也無顏再見大將軍以及天下百姓,只好*以求贖罪。他死之后,皇位禪讓于大將軍鄧元覺繼承。
群臣聽完,都面面相覷,他們個個都是人精,自然猜到這遺詔就是鄧元覺偽造出來的,但誰敢提出異議?何況他們本就怨恨肖家。
鄧元覺見群臣不說話,又道:“陛下雖有遺詔留下,但鄧家世代忠良,對大宋絕無二心,又怎能接受禪讓?所以我提議,擁立梁王肖寅繼位,梁王本就是先帝的皇長子,他繼位也順理成章,諸君不知可有意見?”
還沒等群臣說話,肖寅急忙跪倒推辭:“萬萬不可,既然陛下有遺詔禪位于大將軍,那就請大將軍繼位才是,我等豈敢違抗。”
前丞相陳國慶的長子陳元明和前太尉田裕隆的長孫田騰杰紛紛上前附和:“梁王說的在理,如果陛下沒有遺詔留下,那我等自然以大將軍馬首是瞻。現在陛下既有遺詔留下,還請大將軍奉詔才是。”
群臣見有人開頭,大部分人也都跪倒在地,勸鄧元覺奉詔繼位。
鄧元覺偽造遺詔不過是想試探群臣的態度,見在場的眾人雖然都沒有意見,但并不能說明天下百姓沒有意見。群臣因為是世家出身才偏向于自己,但百姓都是寒門,要收服他們還得花一些時間,所以現在不是自己繼位的時候。
“你們都是要造反嗎?先帝和陛下都待爾等不薄,你們為何要背叛皇室?我意已決,你們都別再說了,現在就昭告天下,三日之后,由祁王繼位,再有妄議者,以謀反罪論處。”鄧元覺故意裝作大怒。
眾臣見狀,都摸不清鄧元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也不敢再堅持,只得答應。
三日后,梁王肖寅在群眾的擁立下順利登基。之后他也大封群臣,加封魏王、大將軍鄧元覺為太師,吳騰為車騎將軍,武安侯。鄧文英為驃騎將軍,毅勇侯。周云景為撫軍將軍,鄧文豪為上軍將軍,雷正明為鎮軍將軍,鄧文杰為南中將軍,吳雙為征東將軍,上述等人都封侯爵。
剩下的陳元明封司空、田騰杰封司徒,遠在壽春的吳世奇也封了大司農,掌管全國的財政。至于丞相和太尉之位,暫時空缺。同時肖寅還下旨讓大司馬燕赤行回建鄴述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