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馬略改革-《騎砍戰記》
第(1/3)頁
拜蛇教信奉的是邪神阿茲·達哈卡。
據安森所說,這是一個住在灰色積雨云中的神明,有著巨蛇般的身軀,角蝰的鱗片,背后還有肉翅飛翼——這是博識城神學院的圖樣。
按理來說,這種巨型飛蛇的形態,往往意味著恐懼與毀滅。
但在拜蛇教信徒眼里,卻并非如此。
安森和羅蘭都見過蛇教信徒——巴克斯境內曾經遍地都是蛇教信徒。
在蛇教信徒口中,阿茲·達哈卡是‘仁慈的女神’。
很難想象這種巨蛇會是個女神……
但按照拜蛇教徒的說法,人生來就是為了的人生來就是為了受苦的,人間本來就是煉獄,除非毀滅一切,然后在大地上重建‘神國’。
而‘仁慈的女神’會回應每個信徒的祈求,為虔誠奉獻的信徒帶來力量,并會在信徒死后將其帶去神國,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而且,如果能在大地上建起神國,那么虔誠的蛇教徒將能夠心想事成,成為永恒不死的存在,永遠享受福報。
很顯然,這是一個以宣揚絕望與恐懼為手段,并以許諾‘力量’、‘來生’和‘神國’等美好結果為忽悠方式的教派,而且具有極強的扇動性,基本上每個教義都是為造反而存在。
同時,拜蛇教也很擅長使用各種迷藥工具,比如蛇心石。
這種有著明確組織的教派,對那些既沒有學識又沒有希望的底層民眾而言,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而剛好,巴克斯帝國一直執行著民等法——這是古巴克斯的傳統,將人以血統和財富為基準分為若干個等級,階級之間明確而固定。
作為征服者,巴克斯人的后裔自然都是人上人;而那些潘德大陸南部的原住民以及后代,自然都是下等人……
能夠加入軍團的,也只有巴克斯人的后裔。
潘德原住民是不允許擁有武器的,一輩子只能當農夫或下苦力。
事實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巴克斯境內的下等貧民和奴隸壓根就不會被看作是人口,而是牲口。
巴克斯境內的潘德原住民,從一生下來,就注定了一生的結局。
這種情況,是異民族征服者進行殖民統治的常態。
但在阿瑪拉大陸巴克斯母國已經完全覆滅的情況下,這種征服者統治方式,不僅使得巴克斯帝國越來越弱,而且為拜蛇教的傳播提供了最佳的土壤。
那些曾被奧薩將軍招降的本土貴族后裔,帶領著那些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原住民‘下等人’,在這殖民統治的一百多年里一直不斷在發起反抗,各地造反不斷。
很多潘德原住民即便明知道拜蛇教有問題,也依然會加入拜蛇教獲取力量與巴克斯帝國作對——長期被壓迫的仇恨以及沒有希望的生活,使得他們深信自己所處的就是地獄,他們寧愿毀掉一切。
而巴克斯帝國卻沒有足夠的軍力壓制。
奧薩將軍當年入侵潘德的艦隊一共只有幾萬巴克斯人,期間還戰死了不少,這些巴克斯人的后代與整個潘德大陸南部的原住民比起來,本就是少數群體。
而他們傳統的民級法又使得能夠加入軍團作戰的只能是巴克斯人后裔,兵源的稀少程度可想而知。
結果拜蛇教在巴克斯境內越演越烈,信徒越剿越多,甚至逐漸滲透了執政官級別的高層。
幸好那時候烈獅王國出了個瘋王,國內比巴克斯還混亂,兩國在當時屬于是在比爛,這才使得巴克斯帝國有了改變的機會。
馬略皇帝是個明白人,他在二十年前剛登上帝位后,便針對性的發起了改革。
他先是將豐收女神‘達米亞.普羅維迪’立為巴克斯的主神。
這位女神的形象,是一名面容慈和,不著寸縷,僅以鑲有麥穗的花環遮住了重點部位的成熟女性,看起來溫婉而豐盈。
這是潘德本土的主神之一,是潘德大陸南方的農夫們普遍信奉的豐收之神。
馬略皇帝要求所有巴克斯人后裔都尊奉潘德本土的達米亞女神,他甚至將自己的皇冠都換成了達米亞女神的麥穗花環樣式。
這當然是為了改變巴克斯人侵略者的形象,盡量融入潘德本土,降低原住民的對立情緒。
同時,這個政策也能起到另一個作用——豐收女神的形象美麗而豐盈,用這種充滿了美好向往與富饒希望的主神形象,主動的填充人民的信仰,可以抑制拜蛇教的傳播。
畢竟和一條長翅膀的大蛇比起來,豐收女神僅僅從形象上看著就顯得更有親和力。
隨后,馬略皇帝親手將巴克斯帝國傳統的民等法完全銷毀,重新頒布了公民法。
公民法取消了人的等級制度,規定巴克斯人與潘德原住民都是帝國公民,地位平等,沒有高下之分。
馬略皇帝并沒有完全廢除奴隸制,但他給了包括奴隸在內的所有人一個上升階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軍團作戰,建立戰功就能提升地位。
但如果加入了拜蛇教,無論以前是什么身份,都將被視為奴隸。
同時,他將很多潘德原住民提拔為領主,分封本地領主對那些無法約束的地方進行自治。
在民政中,傳統‘護民官’的一票否決權也被取消,改為領主、上級執政官、民選護民官共同評議的合議庭制度。
護民官本就是從平民中選出來的代表,由于以前只有巴克斯人才被視為人,所以原本的護民官都是巴克斯人,他們也只會向著巴克斯人,不會保障潘德原住民的利益。
而新政策中的民選護民官,是按人口比例從村民中選出,來自所有民族的人都有,對民眾相對更公平一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