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國之相-《三國騎砍》
第(2/3)頁
特別是吏士逃亡影響范圍大,還很惡劣;因此要整治吏民之心,就先要整合官吏的態度……必須要先抓住逃亡的吏士,予以嚴懲,自能以儆效尤。
作為大魏司法最高主官,高柔對各地的逃亡、緝捕狀況了如指掌,如何能樂觀起來?
帶著悲觀情緒,高柔入宮遞送公文。
與往日一樣,皇帝并沒有見他,更沒有當年處理、或協商此事。
還是由中書省的孫資、劉放二人代收,并留中書省處理批示……這令高柔益發的不滿。
論資歷孫資、劉放是個什么出身?
現在國家機密大事盡數由這二人操持,許多仕魏已歷三世、追隨武皇帝南征北戰三十余年的老臣卻只能俯首聽命……怎么看,這大魏都是一副要完的氣象。
心中壓抑著這點想法,也不知道這偌大朝堂又有多少人與自己一樣暗暗壓抑內心的憤懣、不滿,等待一個爆發的時機、窗口。
而這種猜疑令他如履薄冰……過去同僚之間的信任正隨著國勢衰敗而漸漸崩解,誰也不清楚對方究竟有沒有跟南邊進行聯系。
說不好今日把酒言歡的好友,已將你的腦袋、你一家的腦袋明碼標價的與南邊聯系、討價還價。
亂世中的爾虞我詐,此刻就彌漫在每一個內心自疑不安的魏人重臣的日常生活中。
戰爭終究沒有爆發,鄴都局勢一片平靜。
越是平靜,就越是敏感的人感到惶恐,誰也不知道平靜之下掩藏著多少洶涌暗潮。
這種平靜氣氛中,司馬懿終于來到鄴都。
此刻的司馬懿不復以往的豁達開朗,整個人氣質陰郁,可又身形高大、壯碩,更有壓迫感。
他乘車經過漳水橋時,目光瞥到棄市的公孫恭、公孫晃叔侄,遂抬手:“停車。”
同車而行的司馬師披戴粗麻短衣,也是神情反應遲鈍,感覺車停下后回頭去看,就見自己老爹一躍下車。
有心跟著去看,可又有什么好看的?
整個大魏已經沒了退路,唯一的退路是遼東,陳群暗示、逼迫、引導之下,發生了遼東屠城事件。
屠戮公孫氏舊部的真正原因不僅僅是斷絕退路給大魏繳納投名狀,而是泄怒。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