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二章 戰前-《三國騎砍》
第(3/3)頁
精兵不是好養,國力和戰爭限制了魏國的精兵數量;而北府不斷的勝利累積之下,歷戰老兵極多,這些見多識廣的老兵自然是精兵。
起碼這些老兵上了戰場有勇氣,可以氣定閑神的拔刀子砍人。
而許多訓練刻苦的精兵、新兵上戰場后……甚至會被恐懼支配,握著兵器不知道揮舞,渾身僵硬,以至于會眼睜睜看著敵人兵器揮舞朝臉上劈斬下來。
河北魏軍的青年軍士正存在這種可悲的現象……河北前前后后休養了二十年,一些地區甚至超過二十年。
此前魏軍各種戰役失利,老兵部隊是一茬茬的被收割,戰斗經驗根本無法有效傳承。
以至于失陷中原四州、關中大敗后,河北的新征召的這批軍隊就沒有打過像樣的決戰,除了中高層軍吏有大軍團決戰的經驗外,中低層吏士很缺乏決戰經驗。
特別是吳質關中軍團被田信全殲、兼并后,魏國方面在野戰、大軍團運用方面的可靠指揮官就剩下曹真、司馬懿兩個人。
因此面對河北魏軍,府兵各路軍吏都存有一定程度的輕視心態。
這不是大意、驕縱,而是事實存在的現象;連續吃敗仗的魏軍丟掉了絕大多數經驗老兵,現在魏軍的基層部隊缺乏實戰經驗絕非笑談。
所以諸葛亮偵查到河北魏軍異動后,就像主動進攻,緊握戰爭主動權,不至于被司馬懿偷偷奪走。
姜維這里也是,有信心帶著中路軍打穿河內。
做出決定后姜維當即前往孟津,與這里的軍隊匯合。
駐守孟津的是第五中壘師的護軍鄧芝,對于開戰的命令……鄧芝整整等了三年。
雒陽這樣重要的地方,為了避免出現意外,始終由馬超掌握衛戍大權,各處一線軍吏都是北府鮮明的支持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