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3-《問責》


    第(1/3)頁

    黎江北這天沒能如約來到夏雨家,夏雨抱著電話猶豫的那會兒,他突然接到江龍縣縣長徐大龍的電話,要他火速趕到江龍,說周副省長在江龍等他。

    路上,黎江北心里就直犯嘀咕,周副省長怎么在江龍,他不是還沒……

    等到了江龍,見了縣長徐大龍,黎江北心里的疑惑自然就解開了。周正群是為張興旺而來!

    誰也沒想到,張興旺會引起望天村村民的公憤。望天村村民一聽張興旺從省城討了30萬,也不管這錢是不是拿到了手,是不是他兒子張朝陽挨了一槍換來的,反正30萬這個數目,刺激了望天村。那些曾經發誓要跟張興旺一起上訪到底的學生家長尤為氣憤。好啊,張興旺,你鼓動我們上訪,鼓動我們找**討說法,結果呢,你卻讓**收買了!

    張興旺回村沒幾天,消息不脛而走,緊跟著,那些曾經跟他一道為擴招而戰的村民,聚齊了到他家里,指出兩條路讓張興旺選擇。要么,繼續做他們的頭兒,帶他們找市上,找省上,最好能找到調研組那里,把擴招的事說清楚,不能就這么不了了之。要么,拿出這30萬,大家均分。

    面對一屋子鄉親,張興旺先是說好話,他說自己家的老三有了病,車禍撞傷了腿——他沒敢說挨了槍,這事不能說,一說村民們就又炸了。他得想辦法給孩子治病,上訪的事,他真沒精力了,實在是顧不上。有個叫阿昌的男人馬上反駁他:“不對吧,我怎么聽說是人家給了你30萬,你是不是讓上面收買了?”

    張興旺拒不承認:“誰說我拿了30萬,我一分沒拿!”

    “沒拿,沒拿你怎么不上訪了,當初不是你發動的大家嗎?”

    張興旺紅著臉,再三解釋著。

    “不信,說到天上也不信!”叫阿昌的男人本來就對上訪揣著一肚子氣,當初他不愿意,是張興旺硬鼓動全村人,沒辦法,他只能加入了上訪的隊伍,誰讓他家也有個大學生呢?結果上次市縣安排,分給別人家孩子的工作都比他家孩子的好。他兒子在江北商學院學的是國際貿易,原本指望能分到春江市的大企業,結果卻被分到了江龍漁具廠,說是漁具廠,其實就是個小作坊,一天干12個小時的活,拿六百多元工資,早知道如此,還不如不分。四年大學啊,花光了他家的錢,還有三萬多貸款,憑這點工資,單是還貸款,也得六年。他認為又上了**一次當,**這是拿六百塊錢堵他們的嘴。

    “不行,要么分錢,要么上訪,你選擇一條!”

    阿昌一固執,其余人也不好再說什么了,反正他們現在是出了名的上訪村,出了名的上訪戶,他們還指望靠上訪能多爭取一些錢,把望天村通鎮上的公路給修了,最好再能修一座小學,有了小學,孩子們就不用翻山越嶺到離村15里的天嶺村小學上學了。

    張興旺一看這陣勢,不敢在家里久留,晚上偷偷就從望天村跑了出來,原打算先去找大兒子商量商量,朝陽的事到底咋辦,還要不要上學?公安廳給的那30萬,到底能不能花?誰知剛跑到半路上,就讓聰明的阿昌給逮住了。

    “想跑,沒那么容易!”阿昌指揮著村民,將張興旺連拖帶拽弄到了縣城,弄到了縣長徐大龍面前。

    阿昌向縣長徐大龍提出一個問題:“都是上訪戶,都是望天村的人,憑什么只給張興旺30萬,我們呢,我們找誰要錢去?”

    徐大龍無法回答。

    張興旺拿30萬的事,也只是他在省城聽到的傳聞,當然不能拿來跟村民們理論。可不理論,村民們又不放過他。阿昌把話說得很清楚:“要么,拿出這30萬充公,修學校或是修路。要么,繼續上訪。”

    兩條他都不能選擇,他是縣長,不是望天村的村民。解釋工作沒用,說服更不起作用,望天村村民這些年上訪上出一條經驗,不挑軟的,只挑硬的,縣上市上誰說話最硬,就找誰上訪。

    徐大龍清楚,張興旺和30萬塊錢不過是借口。望天村村民的真實目的,還在修路和修學校,上次市上答應的扶貧款,到現在落實了不到10萬,10萬塊錢修路,還差得遠著呢。

    為防事態擴大,徐大龍只能將情況匯報到市里,請求市里盡快落實扶貧資金,再也不能拿白條子應付農民了。沒想到,事情傳到了周正群耳朵里。

    周正群雖然在春江接受審查,但他跟劉名儉,還肩負著一項重任,秘密調查春江**大樓工程建設中的違紀問題,包括陶器事件。這是他跟龐書記的一項約定,說來也是龐書記走的一步險棋,當然,走好了它就是一步妙棋。

    “春江是你工作過的地方,人情世故你都熟,眼下群眾對春江**大樓工程議論頗多,意見也很大,告狀信天天往我這里飛,是得認真查一查,要不然沒法向春江老百姓交代。這項工作,想來想去,還是你去最合適。”

    “這……”周正群懷疑自己聽錯了,見龐書記不像是開玩笑,說:“我目前這種狀況,不合適吧?”

    “當然,嚴格按組織原則講,你不能去,也沒這資格,畢竟,你現在是被審查對象。可話說回來,你沒被‘雙規’,就不能什么也不干。這么著吧,這項工作由名儉同志負責,你呢,權當是名儉同志的參謀,幫他把把脈。有一條必須堅持,你的問題歸你的問題,什么時候不作結論,你就得無條件地接受審查,這是鐵的原則,不能變。能接受嗎?”龐書記說著,將目光投向他。

    周正群想了想,鄭重點頭:“我向省委保證,絕不違反原則,屬于我周正群的問題,我一定承擔責任。”

    “好,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龐書記終于露出了輕松的笑容,不過緊跟著他又道:“正群啊,實事求是,什么時候都是我們共產黨人堅持的一個原則,對你,對春江市的干部,省委都是抱著巨大希望的,希望你們能自己證明自己,不要讓省委失望,也不要讓老百姓失望。”

    這幾個月,周正群一面接受專案組的調查,一面卻在密切關注著春江幾起大案要案的進展。因為春江干部隊伍中,有不少他過去的部下、同事,有些還是他擔任省委常委后力主提拔起來的。說起來,這也是龐書記對他的另一種考驗,看他能不能在這種復雜背景下,堅持本色,義無反顧地把自己該盡的職責盡好。

    周正群現在不得不痛心地承認這樣一個現實,春江干部隊伍中,的確有個別人在蛻化變質,盡管是少數,影響卻很大。其中就有他當市委書記時提拔起來的秘書長,現在主管城市建設和財政工作的常務副市長。

    難怪龐書記要冒如此大的風險,讓他在這個特殊時期趕到春江來。龐書記是想讓他親手拔掉這些刺啊——

    得悉望天村村民又在上訪,周正群無論如何也要到江龍去:“我必須去,望天村的情況我了解,張興旺我也了解,望天村的工作,只怕別人做不了。”劉名儉不敢擅自做主,向龐書記請示,龐書記毫不猶豫地說:“他是去做上訪對象的工作,不是為自己說情,為什么不能去?”

    結果,周正群到了江龍才發現,張興旺已不是幾個月前的張興旺了,望天村村民也不是幾個月前的望天村村民了。他調解了兩天,不頂用,迫不得已才想到了黎江北。

    “解鈴還需系鈴人,讓他來吧。”他對劉名儉說。

    黎江北趕到江龍時,周正群已返回春江市,他不能在江龍久留,他留給黎江北一句話:務必把上訪戶勸退。

    黎江北心里有些遺憾,但時間不容許他多想,向徐大龍簡單了解情況后,黎江北急忙往賓館趕去。阿昌等人被徐大龍安排在江龍賓館。

    一小時后,黎江北坐在了阿昌對面,為了不引起新的矛盾,黎江北沒讓徐大龍陪他,“你忙你的去,這邊交給我。”

    阿昌認得黎江北,望天村這些上訪戶都認得黎江北。黎江北去過望天村,為路,為學校,跟他們促膝相談過,還在村里住過一陣子。看見黎江北,阿昌等人本能地涌出一種親近感,覺得替自己說話的人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