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地球脫離原有軌道,氣溫降低、海洋和大氣相繼凍結,原本的地表生態系統幾乎全毀,只在人類建設的地下基地里面還剩一點殘余樣本。也就是說,廢了那么大力氣拖著整個地球上路,背后實際付出了整個生態急凍休克、絕大部分生物快速死亡來不及進化適應的代價。” “將來入軌比鄰星,想要恢復生態還是得指望那些人工保存下來的物種。至于野外那些僥幸活下來的野生物種,前面好不容易適應了流浪時代的低溫氣候,現在又得重新適應溫暖氣候,怕是又要死一大批。” “從這個角度來看,飛船方案看起來遭到放棄,實際卻在發揮著作用。即便拖著整個地球上路,最終起作用的還是遍布地下的人工生態圈,本質還是一艘艘小型飛船。” “還是有區別的,”申雪妮搖頭拒絕接受,“至少地球方案的容錯率要高很多,除了那次意外的反叛還有氦閃,后面基本上都是一路平趟過去的。” “那是篇幅不夠沒辦法展開,”張許瑤大笑搖頭,“流浪時代差不多被一筆帶過,實際上可以寫的點還有很多,怎么用人工生態圈養活人類?怎么解決幽閉恐懼癥還有缺乏文化娛樂帶來的集體焦慮?怎么集中資源與人力?還有最后那波反叛的來歷?可寫的東西其實有很多。” “然后‘流浪2’準備拍這些?”申雪妮被她勾起了好奇心,馬上追問起來。 “不是,”張老師搖頭指天,“‘流浪2’的劇情梗概早就公示出來了,你上電影局官網就能看到了。” “是嘛,我怎么沒聽到消息?還有這次到底準備拍什么?別是直接改編游戲劇情打蟲子吧?” “一年備案幾百部電影,正常人懶得關注,圈內人知道當不知道。蜂影有沒有一開始就找媒體發軟文宣傳的習慣,當然不會有太多人知道。當然,你要是經常上‘流浪地球吧’,這時候肯定早就知道了,那邊可是吵得不亦樂乎呢!” “吵什么?” “當然是續集的劇情走向啦,一幫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家伙天天攛掇蜂影拍地下城的故事,覺得這么具有烏托邦精神、賽博朋克面貌的情節值得大書特書。結果蜂影根本沒鳥他們,續集還是當成災難片來拍。” “所以說還是‘地球重建計劃’?” “只是同樣選擇了重建時代而已,劇情屬于完全重置的。沒有蟲子也沒有反叛軍,就是老老實實種田恢復生態的故事。” “這樣有啥意思?第一部拍全球變冷、流星極光漫天,第二部倒過來拍地球解凍,種樹栽花?” “嘿!你這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張許瑤撇了撇嘴,看著窗外說道:“即便拍成類似‘后天’那樣的氣候災難片,只要劇情通順、特效到位,就基本上達到目的了。這個項目本來就是科幻商業片,沒必要追求深度什么的。” “對了,”說到這里,她忽然自己岔開話題,“北美那邊據說正在鬧極寒天氣,有些地方甚至比火星還要冷。還好那誰的墻還沒修起來,不然真要是發生‘后天’里的劇情,可就是自己坑自己了。” “不可能的吧?不是說全球變暖嘛,怎么可能突然凍住?” “這兩個其實不沖突,變暖說的是全球平均氣溫持續升高,這個有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作證,變冷則是局部地區出現極端氣候,一平均還是在變暖。” “其實變冷也好、變暖也好,最終吃虧的還是人類本身,誰讓人工生物圈還不給力呢?” 申雪妮想起一事,順著話題問道:“對了,不知道馬老板那個火星生態圈做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時候能出成果?” “那就是個科普旅游項目,指望他們出成果,你也是想太多!”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