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子欲不死,修昆侖-《諸天從洪拳開始》
第(2/3)頁
既然如此,那自己也得露點干貨了。
“貧道的青城法,入門下手即以清靜為宗,以虛無為體,以簡要為用,以平實為功;力主自最上乘起修,修上乘則中、下二乘自亦兼舉兩得。”
洪康心中驚異,竟然走的是先難后易的路子!!
宋忠謙接著介紹道:“本門玄功總共四部,曰《神元功》,曰《上元功》,曰《中元功》,曰《下元功》。其中有練精、練氣、練神,以及補精、補氣、補神等訣法。”
然后微微一嘆:“只是《神元功》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失傳,而《下元功》,它的原抄本便略有殘缺,后來因為蟲蛀保管不全,后人不肖啊!!”
宋忠謙說道:“這《中元功》共分九式,故又曰初九段,每式動作,均簡而易行,以鍛煉臟腑為主。剛開始練的時候,以為初為練形之功,實則乃有練神之功在。而且練氣練精之功亦賅焉。”
洪康拱手道:“還請宋道長賜教。”
這跟洪康以往所學的大為不同,跟《太和功》似乎也不是一個路子。
宋忠謙說道:“這第一段,左手兜外腎,右手置臍下……手行神行,手住神住;神行氣行,神住氣住……”
“第二段,左右換手,右手兜腎囊,左手置臍下,式如上;第三段,向上推摩使腎氣至心,向下推摩使心氣入腎……”
九段行法在宋忠謙娓娓道來。
不過幾百個字,卻是微言大義。
以洪康的武學知識,以及對人體結構的了解,在宋忠謙一說完就瞧出了這門《中元功》的妙處。
此功走任脈路線,主在固護體內臟腑,暖外腎,生精和血,補氣定神。
對心、肝、脾、肺、腎、與胃腸等臟腑,均都有大好處!
但是洪康也發覺了這門功法的一個不算缺點的缺點。
“這《中元功》,似乎對修行者的資質要求不低?!”
宋忠謙苦笑一聲:“洪先生看出來了?!”
“因為一上手就是這種上乘功夫,需要修行者的元神足夠強大,才能夠以神行氣。”
“可有這種資質的良才,實在是不多見。”
“所以,到現在,我都沒有個合適的傳人。”
洪康說道:“好馬配好鞍,好功配好才嘛!”
“這門《中元功》寓神奇與高明于簡易平實的動作之中,內健精氣神于五臟六腑,外健筋骨皮及四肢百骸,自然值得更優異的良才。”
洪康這說的就是一通好聽的廢話。
之后兩人對著各自交流的法門細細研習。
碰到有不同的觀點理解,還會拿出來爭論一番。
就在這一邊爭論一邊探討的交流中,兩人的也漸漸摸清了對方的脾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