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從小到大,她就沒見過洪康有專門學習什么東西,可偏偏洪康就是懂得很多。 洪康笑而不語。 視線轉回手里的羊皮卷,對,不是書冊。 半刻鐘左右,洪康放下,面帶遺憾。 龐青羊問道:“大哥,怎么啦?內容有問題?” 洪康說道:“內容倒是真的,可惜不完整,只有前六重。” 龐青羊道:“那我們再找幾家看看。” 在兩人又從三個人手上買到《龍象般若功》后,洪康終于息下了花錢就能買到《龍象般若功》全本的念頭。 那三個人手里的也是不全,有兩個只有前四重,剩下那個也只有前六重。 洪康對龐青羊說道:“想想也對,若真的能靠些黃白之物便買到全本的《龍象般若功》,它也就不會是這密宗的護法神功了!” 最后,洪康詢問了才知道,流傳到這些藏民手里的最多就只有前六重的功夫,因為這些內容就夠他們練了。 有的藏民終其一生,可能只能在第三重、第四重左右! 這個境界的《龍象般若功》,也只能讓他們身體強壯一點,力氣大一點,打獵的時候輕松一點,根本算不上什么武者高手。 洪康問道:“我想問一下,這些你是怎么得到的呢?” 那個藏民回道:“那是大雪山上的尊者們,傳給我們的。尊者們承諾過,只要前六重全部學會了,就有機會成為尊者的護法,侍奉在【仁波切】座下。” 藏民在說起這個的時候,一臉虔誠與向往。 顯然,他是非常渴望成為護法的。 “謝謝你的說明,同時,也祝愿你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扎西德勒!!” ………… 路上。 龐青羊問道:“大哥,那個“仁波切”是什么意思啊?” 洪康說道:“藏地有“活佛”一說嗎知道嗎?” 龐青羊點點頭,一些基本的風土人情,洪康平常偶爾有提過。 “這【仁波切】在藏語里面是“人中珍寶”的意思。所以,【仁波切】是一種尊稱,是對具備大學問、大智慧、大慈悲修行者的尊稱!!” “這也是藏地百姓對“活佛”最親切、最為推崇的一種尊稱。藏地百姓在拜見或談論某位活佛時,一般都稱【仁波切】,而不稱呼活佛的封號,更不會直接叫其名字。” “還有,我跟你說啊,這藏地佛門跟中原佛門,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在跟龐青羊講述著藏地的一些傳奇故事、名勝古跡的過程中,兩人朝著大雪山趕路。 兩人都身懷武功,輕功過人,不到兩天,就趕到了大雪山下。 望著那綿延千米的冰川,龐青羊感嘆著天地自然的雄奇。 她從小到大,還沒見過如此奇景! 以大雪山為中心,其主峰周圍林立著上百座海拔五六千米的冰峰,形成了群峰簇擁、雪山相接的雄偉景象。 天空一碧如洗,清澈透明,秀麗絕倫,龐青羊望著這天空,感覺到自己的心靈都仿佛被洗滌了一遍。 洪康雖然也是為欣賞這美景,可不像砰龐青羊那般充滿震撼感。 “青羊,別愣著了,走吧,上山。” “……哦……哦呃,來了,大哥。” 大雪山高峻挺拔,遠非中原一般名山可比。 兩人登臨其上后,放眼望去,萬里銀白的雪域匍匐在山下,遼闊的視野和由山體的高度而產生的成就感,絕對值得一攀。 但怪異的是,冰川之上氣候暖和,兩人身穿薄衫卻不感到寒冷。 當洪康看到寺廟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是到了山腰了。 寺廟和大雪山的主峰,他們之間遙相呼應的協調性仿佛凝聚了天人合一的神喻。如同神的祭品,它平靜卻不卑微地供奉著眾山之王,它渺小的體積在龐大的眾山前無法被忽略。 在洪康還沒進入寺廟的時候,一個十幾歲模樣的小扎巴(即小和尚)已經在那兒迎接。 “貴客光臨,師父已經在內院等候。” “你師父知道我們要來?” “師父他無所不知。” “這么厲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