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臣下勸進,作為主公,理論上應該要完成“三次三讓”的慣例,哪怕是表演成分,畢竟這是做給天下人看的。 然而,洪康卻不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所謂“傳統”,直接應下,同時召集麾下眾文武,商討國號之事。 有人說道:“主公龍蟠揚州,坐斷東南,不如以“吳”為國號。” 另外有人附和:“吳越之地?大吳~?也不是不可以………” “此言大謬也!” 有人極力反對。 “按照這位同僚所言,那為何不以“越”為號?!” “但這不是臣反對的理由,若是以“吳”為國號,不利主公問鼎天下。” “此前亦有吳國,不過偏安一隅者而已……” 諸葛臥龍贊同這個說法。 “主公,若是以“吳”為國號,固然可以贏得東南百姓的擁戴,可是這種帶有地域性的國號,確實太具有針對性,恐被有心人利用。” 洪康自然明白這種道理。 地域性的歧視自古有之。 而他并不需要這種地域性帶來的政治資產。 他行大道,修天道,扶人道,堂堂正正,攜帶煌煌大勢。 “《彖辭》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不如以“乾”為名?!” 這個提議一出,眾人眼睛一亮。 “大乾?大乾?………” 有人在不斷的重復滴咕。 這個“乾”字,倒是沒有了地域性歧視。 而且,乾為首,坤為腹,乾卦是代表宇宙萬有的根源、功能、生命的功能,宇宙萬有都是它創造的。 同時,其第二個觀念是“乃統天”,乾卦包括了天體,整個的宇宙都在乾的范圍以內,乾統率了天地宇宙,這在側面象征了他們必將成為天下正統。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 這不有人就說了:“那么,為何不用“明”字呢?”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日月為明,光照寰宇,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常大明…………” 但此人的話沒說完,就有人跳了出來大罵。 “住口! ” “主公,此人胡言亂語,意圖挑起尊者嫌隙,臣請治罪之。” 那人一聽,初始還不明吧怎么回事,稍微一思索后,剎那間,冷汗津津,他知道自己犯了大忌。 他提出這個建議,一部分原因的確是因為不喜歡“大乾”這個稱呼,更重要的是他看不太慣提出“大乾”名號的那個人。 但是,他忘了,在【太平道】內,可是有一位“明尊”居住在【大明宮】的,他在主公面前公然提議以“大明”為號,豈不是顯得他有二心~?! 一念至此,他立刻惶恐請罪。 “主公,臣敢起誓,臣下絕無此意!我………” 洪康淺笑著打斷了他。 “我明白李侍郎的心意,李侍郎無需多憂。” 祥和安寧的氣場展開,感染了在場的所有人,使得眾人心境都變得平和許多。 無他,這種“商定國號”的大事,由不得眾人不爭。 不僅可以大大的增強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地位,還能夠實名于史冊,流傳于世,豈不美哉~! 這種事情,都無需洪康以精神感應眾人情緒,因為,眾文武把這些都寫在了臉上。 不過。 一來,洪康不需要考慮什么政權合法性;二來,那種天命輪轉、陰陽五行、天人感應之類的“天命說”他也不感冒。 他在【太平道】推行的理念一向都是革天應命、人定勝天這種。 “玄。” “就以“大玄”為名。” 洪康直接給定下了國號。 話音一落,就有人大聲叫好。 “好~!主公此言甚妙!” “所謂的“玄”者,幽遠也。天玄地黃,黑而有赤色者為玄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