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洪康輕笑:“王掌柜倒是快人快語,確實是性情中人。” “書店的本質就是賣書,文化情懷只能輔助贏利模式,沒有贏利模式,情懷再濃亦是白搭。” 王國林這次笑得很開心,他覺得這人說的很有道理。 他想了想,道:“有人說這個時代節奏太快,看書的人變少了,其實讀書人并不是沒有,也不太少。” “關鍵是書店怎么開,買賣怎么做,看書的人可以講情懷,以情懷推動買書,但書店的經營者不能只用情懷來開店賣書” “其實,我也關注過很多其他書店的生存模式,做的比較好的是南京的先鋒書店搞的文旅模式,就是花費太大……” 葉藍秋說道:“我覺得老王你現在的模式就不錯,顧客群不做大眾做小眾。” 洪康說道:“王掌柜,我提幾個點,你聽聽看。” “首先,書店店址選在曇華林。” 葉藍秋皺眉道:“曇華林?那里商業氣息太濃了點吧?” 王國林目光一閃,道:“那剛好,書店的文化氣息可以沖澹這種感覺,說明那里正需要一家書店不是嗎?” “但那種地段的房租……” 洪康笑道:“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在那兒剛好有一家商鋪,不算大,也就兩個店面,我不收你的租金,折算成股份比例就好,放心,你有絕對控股權,布置經營也全按照你的想法來。” 葉藍秋不禁轉頭。 洪先生在這里有鋪面?他是江城人? 面對這么優握的條件,王國林不置可否的一笑:“然后呢?” 洪康道:“然后,我的建議是,選書更加小眾一些,書籍以【思想、學術、人文】類為主,而一些入門的、常見的流行書籍都不要再選。” 那位畫畫的老人家不知何時在一邊旁聽,他道:“這掌柜的本來顧客就少,你這么一來,人不就更少了?!” 洪康不緊不慢道:“王掌柜開了十幾年書店,應該也體會到,不能再只是進貨、賣書了,一家好的書店應該跟它的讀者共同進步,書店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王國林雙手環臂,身體前傾。 這個人說的,也是他這段清倉閉店時間在思考的,他期待這個人能夠說出什么有用的東西。 “王掌柜,你想以書籍為主體,不愿意搞那些資本型書店,那可以充分利用起你這十幾年積累下來的出版方面的人脈…” “除書籍之外,同時做內容生產與出版相關的事情——與國內知名出版品牌合作,搭建出版人、出版品牌、作者、譯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平臺…” 王國林眼睛頓時一亮。 這個點子很好,把他這段時間里腦子里那種模湖的東西,瞬間串聯起來。 他的心情變好,身體也松弛下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