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聽洪康洪道友說過此人的一些事跡。 據說,梁蕭此人以術數入道,在海外尋一活動之孤島,對其進行人為開鑿凋琢,模擬人身之周天大穴、經脈。 以大洋之水力作為動力,海水流經孤島內部山洞通道,猶如人體在搬運內氣,積蓄孕化,這座孤島便相當于海洋之丹田,可以撬動無窮的海之力。 這便是【潛龍】。 想著梁蕭的作為,又看著此谷,兩者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很快,張三豐便來到了山谷盡頭。 抬頭一瞧。 念道:“何為人?” 從此地建造者留下的暗示來看,他的答桉是“頂天立地”則為人。 可是,張三豐并沒有多思。 因為,千人千面,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桉是不會相同,也沒有標準答桉。 舉個簡單的例子,亞圣孟子的學說,乃是平世之道。 他有“四非人”之說。 即: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因為,他覺得,這“四心”,分別對應“仁義禮智”四端。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那反過來就可以認為,有此“四心”者即為“人”。 而于張三豐而言。 登峰造極而后知孤,孤則清。 身處塵世而后知平,平易迷。 人之所以為人,不因其速疾甚風。 人之所以為人,不因其巧可攀峰。 是因其志明有魂。 故—— “有魂者,謂之人!” 聲音鏗然有力。 ………… 仁,人心也,心之在人,是人之所以為人,而與禽獸草木異焉者也,可放而不求哉? 《學問求放心》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