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1月2號的早上,閔聰達大清早六點鐘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美股交易網站賬號,等待紐約交易市場開市。 美股開市時間是東部時間9:30,洛杉磯在太平洋時區,比東部時間要晚三個小時,所以這里的交易員六點半之前就要起上班,為開市交易做好準備。 不過美國的股民并不用那么早起來,因為絕大部分買股票的美國民眾都是將自己的資金交給投資基金來打理,散戶在美股市場基本都消失了。 他們不是自動消失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機、股災浪潮中被拍死在了沙灘上,后來者看到一地的尸體,再也不敢隨便入場。 加上美國各類基金,保險行業非常發達,普通民眾將錢投入其中,可以得到很穩定且較高的收益,何必再冒血本無歸的風險自己投資股市呢? 況且就算你依靠股市賺了一點錢,還要向IRS繳納高昂的稅費,而一些基金是可以延遲納稅,甚至享有免稅政策的。 這些原因疊加起來,普通投資散戶在美股市場中就變得越來越少,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在里面弄潮。 閔聰達顯然不是什么高手,銀行業和證券業都算金融業,但實際上相差十萬八千里,專業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 可是閔聰達有先見之明這個穿越者優勢,別的事情他記不太清,蘋果這個公司未來會大放異彩這件事他還是知道的。 畢竟大學時,iphone4手機的出現,給所有人帶來了顛覆性體驗,智能手機由此徹底改變了世界。 從拿到第一筆季前賽的輸球工資,閔聰達就開始少量買入蘋果股票,10月中旬蘋果的股價在180多元。 和國內一次最少買一手不同,美股既沒有交易時間T+1的限制,也沒有最低購入股票量的限制,可以就買一股。 所以,閔聰達一開始就花了370美元買了2股,接著不管漲跌一直兩股兩股的補倉,到10月底他已經擁有了10股,價值2000美元的蘋果股票。 蘋果股票在這時候最高已經漲到了204美元一股,換做一般的散戶投資者,這時候已經在考慮拋售,至少要賣掉一部分了。 正因為大多數人和機構都這么想,所以到達204美元的高點后,蘋果股票開始下跌,從200多美元跌到了190多美元。 閔聰達10股的資產自然小小的縮水了,但他毫不在意,在拿到常規賽的輸球工資后,繼續拿出一部分錢補倉蘋果。 之前輸給太陽,他補了5股,這場輸給了小牛,他決定再補5股,將持股數增加到20股。 別小看了這20股,10年之后,當蘋果股票達到最高點,不拆股的情況下計算,每股的價格會達到42000美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