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閔聰達在中場休息時的思路其實是沒有錯的。 快船如果要穩住局勢,就必須把節奏控制住。 事實上,也確實靠著卡曼的低位進攻,快船重新占據了主動。 只是閔聰達忽略了,NBA賽場,球星的個人發揮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團隊體育運動中,相較于足球、橄欖球,籃球的個人英雄主義是最重的。 因為籃球進攻中真的可以一打五,真的可以依靠個人能力完全改變場上局面。 而庫里聽信閔聰達的讒言,在場下憋了好一會兒,登場之后,也不管鄧利維的吩咐了。 看到有機會就扔,看到有機會就投,也不去想什么組織不組織了。 幸好,今晚庫里的手感不錯,而且灰熊在球員輪換時明顯出現了防守松懈。 被庫里抓住機會,一個人打灰熊一個9:2,分差拉開到12分。 把灰熊給打停了。 原本第四節還能拼一下的灰熊陷入了兩難境地。 霍林斯在想,要不要讓剛剛下來休息的主力重新登場。 還是說讓第二陣容繼續打一會,把這段時間熬過去。 霍林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讓主力上,主力休息不好,還不一定能贏球。 主力不上,就第二陣容這熊樣,能打得過庫里領銜的快船么。 要說庫里這能力,打替補真是挺不錯的。 三分準,得分爆發力強,防守漏洞,上來哐哐一頓亂揍,不就把分差拉開了么。 霍林斯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決定讓主力重新登場。 別歇著了,再歇著就要輸球了。 邁克-康利凳子還沒坐熱呢,又要起來上場比賽了。 這就是受到戰績壓力影響的主教練,沒辦法。 雖說華萊士本賽季的球隊戰略方針是鍛煉年輕人。 可是主教練帶隊成績也不能太差勁。 畢竟灰熊的陣容還是可以的,擺爛也擺了好些年,積攢了不少高位新秀。 今年之所以還是以鍛煉新人為主,主要受到格里芬報銷的影響。 否則的話,灰熊無論如何也是要沖擊一下季后賽的。 不然這票就更加賣不出去了。 所以,霍林斯為了保住飯碗,主力該拼還是要拼。 對面的鄧利維就不一樣了,沒有任何戰績壓力。 你上主力?我還是替補和你玩,打不過你我拉倒。 就拿第二陣容來做實驗。 鄧利維繼續使用一大四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