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比拿著籃球在場上跑來跑去要酷多了,雖然職業運動員出身的父親給他了良好的運動基因,但他不打算好好利用它。 當然,做神父也不一定是很好的選擇,在神學院學習的日子可真是太嚴格太清苦了。 對于未來究竟要成為什么樣的人,14歲的小西亞卡姆和很多孩子一樣沒有明確的概念。 他反對父親只是因為他不想聽父親的,他想有自己的想法,可自己的想法到底是什么? 他也不知道,管他呢。 一個多月前,父親突然以他的名義給NBA很多球隊寫了信,希望能得到這些球隊的回應。 西亞卡姆知道父親想干什么,他想也許某個球隊會回復,然后自己看到回信,就會對籃球燃起興趣。 大人有時候真是幼稚,伱寫信對方就會回復你嗎? 小西亞卡姆看著神學院教室里的世界地圖,美國和喀麥隆幾乎相隔半個地球,中間是茫茫的大西洋。 雖然心中不報希望,可是萬一呢?萬一有哪個球隊回信了呢? 在信件寄出的那一刻,西亞卡姆的內心就埋下了一顆期待的種子。 他開始想象在遙遠的美國,那個繁華的,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有一群人因為熱愛籃球而組成聯盟,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籃球手,為了一個總冠軍而拼搏奮斗。 小孩子還不明白什么叫商業聯盟,在他們看來籃球明星就和電影里的超級英雄一樣,是為了榮譽、勝利與和平而戰。 其實到這一步,查莫-西亞卡姆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種子已經播下,默默的生根發芽,然后總有一天會生長出來成為一顆大樹。 許許多多孩子都是兒時在心里種下種子,成年后靠著種子長成的大樹支撐自己的一生。 但查莫-西亞卡姆沒想到,竟然真的有NBA球隊回信了! 當他收到信件時簡直不敢相信,他沒有拆開信封就直奔兒子讀書的神學院,親手把信交給了小西亞卡姆。 小西亞卡姆驚喜萬分,在打開信讓神父讀了里面的內容后更是激動不已,因為信上說將邀請小西亞卡姆到洛杉磯現場觀看NBA比賽,費用由快船隊一力承擔。 于是,在2010年1月16號這天,小西亞卡姆和父親一道坐飛機抵達了洛杉磯。 候機大廳,父子兩人見到了迎接他們的快船隊工作人員和媒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