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馬上打開筆記本電腦,檢索有關的資料,了解NBA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 籃球的后備人才挖掘和培養,可以說是個資金無底洞,能消耗掉不少現金流。 NBA球隊和歐洲足球俱樂部不同,是沒有青訓體系的,青年人才的補充來自大學和海外各國的聯賽。 畢竟NBA一家獨大,拿個總冠軍都是號稱“world champion”,世界冠軍,臉大的不得了。 全世界的籃球人才都想著過來一展身手,所以NBA球隊壓根不需要搞什么青訓后備隊。 但這不代表NBA球隊不重視后備人才的開發,你不去挖掘就被別人挖走了。 球隊會通過開設各種訓練營來募集有天分的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進行長期的觀察。 這種觀察的時間可能會持續五到六年,從一個孩子上中學開始一直到進入大學。 在NBA球隊眼里,這些青少年都是未來的優質資產,其中隱藏著超級巨星。 早些發現他們,既有利于他們的成長,同時也能讓球隊早些關注到好苗子,為選秀大會做準備。 這就是一種天使投資,早年花一點小錢,未來得到大收益。 一些選秀很強的球隊,比如圣安東尼奧馬刺,他們就很早組建球探團隊前往歐洲進行球員考察,挖掘這片開墾不深的處女地。 在意大利打球的吉諾比利,1999年被選中,2002賽季才能過來打球,但馬刺愿意等。 那一年馬刺是衛冕冠軍,選秀順位很低,第二輪57順位的簽,挑選到了未來三駕馬車之一。 因為馬刺考察過,這個球員值得他們等待。 托尼-帕克,參加了馬刺的訓練營,球隊決定拿下他。 其他球隊壓根不知道這個法國小后衛到底幾斤幾兩,28順位就被馬刺撿走了。 除了馬刺之外,還有火箭,國王,小牛,都比較早的開拓起海外籃球人才市場。 姚明、王治郅、斯托亞科維奇、諾維斯基等一批明星球員被帶進NBA,給球隊帶來巨大變化,同時提升了球隊在海外的知名度,開發了海外市場。 而一些老牌強隊,尤其是東部球隊,對海外人才很不重視。 這就導致了21世紀第一個十年,出現了西強東弱的格局,東部在發展戰略上落后了。 唯一重視海外球員的東部球隊是芝加哥公牛,他們第二個三連冠和庫科奇有莫大關系。 在看到馬刺、火箭等球隊籃球、市場雙豐收后,東部慢慢將更多目光放到了歐洲、亞洲、非洲。 比如密爾沃基雄鹿,在2007年選秀大會上硬選易建聯,就是希望復制姚明的奇跡。 還有2005年用狀元秀拿下澳大利亞中鋒博古特,但也不怎么成功,因為他們只是在選秀大會上挑人,并沒有進行早期跟進、開發、培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