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果然,比賽一開始,快船就利用內線優勢接連得分。 防守蘭多夫的是身高2米03的托利弗,號稱大前鋒,其實就是小前鋒的體格。 07年的落選秀,在騎士、馬刺、黃蜂等多只球隊輾轉,始終沒有得到重用。 他這種不三不四型球員,在這個年代定位特別尷尬。 他們往往在NCAA聯賽中大放異彩,可是一旦進入高級別聯盟,就會發現自己做三太慢,做四太矮。 NBA從21世紀開始內線進入超級大前鋒時代,鄧肯、加內特、韋伯、諾維斯基等人,各個都是中鋒級的身高、力量,打四號位,甚至擁有三號位的速度。 你們這些不三不四,面對這類頂級大前鋒都是被生吞活剝的命,才華根本得不到施展。 天賦強如08年的榜眼秀比斯利,打到也是不溫不火,新秀賽季場均13分,現在14分,完全沒有大學時那種天賦碾壓的表現。 比斯利尚且如此,像安東尼-托利弗這種,在NBA的生存就更加艱難了。 原本已經在淘汰邊緣的他,被老尼爾森看中,勇士用一份短合同簽下他。 在勇士這樣奇葩的球隊,他坐上了首發大前鋒的位置,成為球隊主力。 在老尼爾森快速、不防守的進攻體系下,他的數據飆升,從之前場均兩三分,兩三個籃板球,一下子暴漲到了場均12分,7個籃板球。 妥妥的優質輪換的數據,當然其中肯定是有水分的。 但他能打出這樣的數據,已經足夠在聯盟生存下來,下一份合同不用愁了。 在面對蘭多夫這樣的低位猛獸,托利弗在防守端就和紙糊的一般。 第一節開始,蘭多夫就在低位連連進攻,勇士這邊也不包夾,任憑蘭多夫單吃托利弗。 在他頭上連打了四球,充分展示了蘭多夫豐富的地位進攻技巧和柔和的手感。 看著托利弗被蘭多夫打得灰頭土臉,一臉無奈的樣子。 場邊看球的閔聰達堅定了自己當初制定的2K10選人策略。 “以后選球員,一定要選這種2米出頭,不三不四的小前鋒。湊一堆,爛隊可期?!?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