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閔聰達向范辰詢問了更多細節。 范辰表示,目前對如何開展籃球人才發掘活動還是一頭霧水。 在國內如果不和官方合作的話,幾乎是寸步難行。 想來想去,好像只有舉辦訓練營招人,和舉辦挑戰賽,高額獎金吸引球隊這兩條路。 可是這兩種辦法,拿來賠錢賺吆喝,給油管、快船打打廣告還行。 想正兒八經挖掘出一些籃球人才來,以國內的籃球教育基礎恐怕是難上加難。 見到范辰這么為難,閔聰達就放心了,他特別強調:“一定要自力更生,不要借用官方資源。如果苗子不好找,你們可以把找年齡小一些的孩子嘛,13、14歲的,從零開始培養。我有耐心,培養個五年六年的,不要在乎錢,我們會長期投入的。” 閔聰達的想法是,如果搞來那種17、8練過的年輕人,特別是什么省隊、國少隊的。 來快船培訓一下,包裝一下,萬一真弄出一個能打NBA的,麻煩可就大了。 就找那個13、14歲,甚至年齡更小的普通孩子,就算有點天賦,也要折騰五六年。 他就不信,中國有普通家長會愿意讓孩子五六年不好好上學去打籃球。 就算有,估計也就玩玩,鍛煉身體增長見識,或者多一門技能未來好考大學。 什么要去打NBA,要去美國,以國內對待體育文化的態度,非常難非常難。 范辰表示明白,他倒覺得閔聰達是真心實意為中國籃球好。 不是臨時過來撈一筆賺塊錢,而是真的想傳播籃球文化。 范辰心里想,這泱泱中華,難道一個能進入籃球最高殿堂的苗子都沒有嗎? 肯定有,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的才華被埋沒了,一輩子只能做個普通人。 只能說,一個人的命運,既要考慮個人才華和奮斗,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邁克爾-喬丹、科比、詹姆斯這樣的籃球天才,在當今的環境中能成為巨星。 早200年,肯定也有長手長腳,天賦驚人的黑人,可那時候籃球都沒發明。 他們的天賦不過能讓他們在種植園里多摘點棉花而已。 中國的籃球環境雖然不如美國,但有王治郅、姚明等人的帶動,有國家大環境的發展向前,絕對比過去要好很多。 2010年,國內的經濟發展度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依舊欣欣向榮。 全社會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經過2008年奧運會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整體的氛圍是開放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