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1997年靠著擺爛拿到狀元簽,摘得鄧肯后,馬刺就咸魚翻身,成為了西部的霸主。 他們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排在湖人之后第二成功的球隊,3進總決賽3奪總冠軍,從未缺席季后賽,且常規賽年年至少50勝。 西部的主旋律就是湖馬爭霸,小牛、太陽偶爾有點聲音。 和大城市光環閃耀,營收常年前三不差錢的湖人相比,老板賣拖拉機的馬刺就摳門很多了。 因為鄧肯在,加上低位淘寶拿到托尼-帕克和吉諾比利,馬刺一直都是比較摳搜。 三位核心球員幾乎都沒有拿過真正的頂薪,只有鄧肯在新秀合同結束后的續約是一份7年1.22億的頂薪。 雖然是頂薪,但7年的超長年限也意味著隨著工資帽的增長,鄧肯的薪水到后面也不算特別高。 凱文-加內特在1997年的時候,就已經簽下6年1.26億的超級長約了,04年他的薪水就達到了2800萬。 而上個賽季,鄧肯合同的最后一年,薪水也不過是2200萬。 07年他已經和馬刺提前續約,10-12年,簽了一分2年4000萬的合同。 可以說性價比不能用高來形容,因為像鄧肯這樣的球員,在他身上出現“性價比”這個詞時,已經是對他能力的一種侮辱了。 至于帕克和吉諾比利,以他們05年和07年的表現,放在別的球隊都值得一份頂薪。 但在馬刺是不要想的,不會給,給不起,為了團隊,為了更多冠軍,要降薪留隊。 這既是馬刺良好團結團隊精神的體現,也是馬刺摳門的底氣,可以不用交奢侈稅。 同時進一步展現出歐洲、南美球員和美國本土球員的不同,他們更希望留在一個地方一直打球。 并且他們背后也沒有太多商業利益的牽扯,不用為了曝光率、廣告等商業價值上趕子往大城市跑。 正因為如此,馬刺隊在挑人、選人上,既看中能力,也看中性格、背景。 吃到歐洲淘寶紅利的他們,很喜歡使用歐洲球員,便宜,容易撿到寶,只有自己有使用說明書,續約時不是很擔心其他球隊爭奪。 而且歐洲球員因為從小教育的關系,普遍更加團隊,更加聽話,軍人出身的波波維奇好拿捏。 美國球員,尤其是黑人球員,個人英雄主義色彩更濃厚,容易不服管成為刺頭,一旦拿捏不住波波維奇不會像禪師杰克遜那樣耐心安撫,而是直接踢出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