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樣的球隊氛圍讓閔聰達不喜,可暫時又沒辦法。 他心想,應該是大家互相之間還不夠熟悉,放不開。 等以后熟悉了,賽季當中再玩,效果肯定更好。 散場后,閔聰達回家歇了兩天,給自己放了假,宅家里和達達里奧打打電話,刷刷論壇。 快船的事他暫時就不管了,球隊還有一些小修小補的工作都交給管理層其他人去做。 中國那邊,范辰說基金已經順利成立,準備以上海為中心,先從華東地區開始輻射。 用青少年籃球賽的方式,設立贏球獎金,吸引青少年球員參加訓練營。 在訓練營中組隊,比賽,最后贏取最高100萬人民幣的大獎。 訓練營對小球員的年齡、身高等有一定要求,會進行篩選測試。 滿足條件的才能加入訓練營,這些標準都是NBA級別的球探定下的。 這項工作必然非常繁瑣且缺少成就感,為此閔聰達決定給球探們加點工資。 加工資,花贊助,用掉補貼和租房費用,每年消耗接近1000萬美元現金。 又是一臺燒錢的機器,閔聰達對此非常滿意。 讓他不滿意的是,7月16號這天,快船隊上個賽季的紀錄片《籃球與基:Sail》(起航)在油管上正式上線播出。 在無聊的休賽期,有油管推薦營銷加持,《Sail》的點擊量直線上升。 閔聰達捏著鼻子在家看,結果發現拍的真的挺不錯的。 影片從快船悲慘的歷史開始說起,用油畫質感的老鏡頭簡單回溯了快船40年糟糕的NBA歷程。 鏡頭一轉來到2009年,選秀大會前夕,開選的前兩天。 用訪談的方式采訪當事人,羅瑟、奧爾謝、瑞切萊等人。 說當時突然接到消息,球隊空降總經理,是個從未聽說過的中國人。 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懸念陡然而出,大家都在猜測這是什么人。 選秀當天,這人一直沒有出現,艾達突然接到指令去Motel接人。 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還原了當時閔聰達從Motel趕往快船總部,進門一言不發,超時改變管理層決議,一意用狀元簽拿下庫里的全部過程。 因為大家都印象深刻,所以場景還原很完美,大家的訪談說的也很神秘、曲折。 閔聰達從一個局外人的身份去看,都覺得:真TM的刺激。 到這兒,球迷們已經被紀錄片給吸引住了,閔聰達的降臨太具有戲劇性了。 這也是快船第一次向外曝光庫里頂替格里芬成為狀元的全過程。 在這一段的最后一個鏡頭,閔聰達的訪談,面對問題“你為什么選擇庫里?!? 閔聰達說了一句,“看他以后的表現,你就會有答案?!? 閔聰達一看,我RNM,你這是剪輯的吧?當時給我拍鏡頭壓根沒問問題?。? 就是給了我一個臺本,讓我照著上面的詞念,念完就算拍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