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氣的閔聰達心想,“TM這個教練你來當!你來當!” 但沒辦法,系統最大,所以最后閔聰達還是妥協了。 首發依舊是庫里、哈登、小加、蘭多夫和里基-戴維斯五人組。 輪換陣容,閔聰達想了想,和科爾等人道:“既然我們遵從人人有球打的原則,就要堅持貫徹下去!每個球員都要給他們上場表現的機會,形成一種良好、和諧的球隊氛圍。” “其他球隊一般就搞個8人輪換,9人輪換,我決定,我們要搞15人輪換!” 科爾等人一聽,斯瑪特先生,你瘋了吧? 15人輪換,你踢足球呢?還是玩橄欖球啊? 籃球場上5個人,一場比賽48分鐘,10個人分已經很緊缺了。 15個人分,分三組,平均每人16分鐘? 不可能的,球員比賽需要一定時長來出狀態。 時間太短,太碎片化,嚴重不利于球員臨場發揮。 尤其是外線投手,沒有一定量的出手來養手感,很可能一場比賽都投不準。 金休斯道:“斯瑪特先生,您不要開玩笑了,15人大家都會打不好的。” 科爾道:“沒錯,常規賽10人輪換已經是極致了,我覺得替補用費舍爾、喬治、米利西奇加上奧卡福,已經很不錯。邦納、塔克、德拉季奇可以在特定比賽中登場。倫納德、吉米-巴特勒、林書豪,他們還有待觀察……” 閔聰達卻搖頭,堅持道:“15人輪換是我的原則,人人有球打喊了2年了,今年要真正落地!” “再說了,我也不是讓15個人均分時間啊,看大家的表現嘛,對不對?” 閔聰達這么一說,大家也沒轍,反正助理教練只有建議權和執行權。 真正的決定權都在主教練的手里。 閔聰達雖然專斷獨行,并且一心想著快船輸球。 但是在球隊的戰術安排上,他還是交給科爾和金休斯去做。 基本的樣子還是要做做的,而且閔聰達知道自己技戰術能力很強,他不想手癢參與其中。 到了比賽時,他將化身為換人機器,誰狀態好就把誰給換下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