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像庫里、哈登兩個,好容易把狀態打出來點。 又被摁到板凳上冷卻,要多難受有多難受。 麥克米蘭見快船又搞這一套,于是做出了針對性的變化。 讓克勞福德提前上場主控,用他的個人能力撕開快船的后場防線。 克勞福德身手靈活,個人進攻能力非常強。 米利西奇上半場帶著球隊打的沉退收縮防守面對克勞福德就顯得太遲緩了。 連續的中距離跳投和突破拋籃得手,開拓者又一次迫近了比分。 而快船這個陣容進攻便秘的厲害,沒有人主攻,只能讓巴特勒這個小年輕持球進攻。 巴特勒現在哪有這個能力,殺入籃下兩次失誤,根本打不進。 比分逐漸被迫近,75:70,第三節臨近結束的時候,快船只領先5分了。 這樣糟糕的第二陣容,顯然不能在場上用太久。 閔聰達又換上了德拉季奇、哈登和里基-戴維斯。 換下了倫納德、費舍爾和邦納,打一套小個陣容。 上上個賽季鄧利維雖然也試驗各種各樣的陣容。 很多教練都會進行陣容試驗,在常規賽擴大輪換,讓不同球員登場、組合,來查看效果。 可是像閔聰達這樣,如此大規模、頻繁進行換人,把輪換擴展到12人的,極其罕見。 這造成了兩個結果,第一個結果,在第四節開始的時候,阿德外線命中一記三分球,雙方分差縮小到7分。 第四節比賽懸念再起,7分的優勢完全不保險。 第二個結果,就是快船球員被迫在比賽中去熟悉自己的新隊友,新套路,新配合,以及討論戰術。 閔聰達不布置任何戰術,就是讓球員們上去打。 球員們就自己在場上商量著,該怎么打。 這當然效率是低下且痛苦,哪有教練不安排戰術,讓球員自己商量的? 可快船球員還真沒二話,在場上就地討論起來。 你有你的張良計,我們有我們的過墻梯啊。 在快船球員看來,這不過是斯瑪特先生的考驗而已。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