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書豪打騎士拿下29分,成為了當天NBA的第二大新聞。 第一大新聞是有流言,快船總經理斯瑪特被槍擊打死…… 當然,快船方面很快辟謠,羅伯-瑞切萊聲稱,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傳言。 這則傳言導致第二天上午閔聰達打開手機后,鋪天蓋地的短消息和電話打過來。 據說某些球隊差點開香檳慶祝。 聯盟前任總裁大衛-斯特恩親自電話慰問,詢問閔聰達的身體狀況。 在得到閔聰達沒事的消息后,斯特恩和聯盟辦公室都松了口氣。 倒不是說和閔聰達感情多深,而是NBA聯盟實在是禁不住這些糟心事的折騰了。 斯特恩印象里NBA這么糟亂,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 可那時候不僅NBA亂,整個美國都是亂七八糟,社會運動風起云涌的。 現在21世紀,球員們各個都成了大富翁,大家都過好日子了,可別不知足再出什么災禍。 當然,斯特恩心中也覺得奇怪,自從閔聰達成為快船總經理后,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就沒停歇過,他自己差點都死了。 不用說了,這貨肯定是個災星。 讓他在心理醫生那里好好調理、治療吧。 閔聰達遭槍擊的流言很快就散去,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一點小小的談資。 但“林書豪”,“杰米-林”這個名字,開始逐漸闖入人們的視野中。 擊敗騎士拿下29分,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一次角色球員的爆發而已。 這樣的情況在NBA歷史上并不罕見,每年都會有角色球員在某場比賽異軍突起。 但他們很快就會銷聲匿跡,成為板凳席上平平無奇的一員。 畢竟,凡是能進入NBA的,沒有一個是弱者,很多人只是缺少一個機會。 抓住某些機會,狀態好爆發一場,是非常正常的。 就在人們以為林書豪風光了一場,下一場就會打回原形的時候。 2月10號,快船客場挑戰費城76人隊。 林書豪第一節替補登場,率領球隊一波10:0的進攻高潮確立了優勢。 林書豪在這波進攻高潮中砍下5分,送出2次助攻,每一分都和他有關系。 泰倫-盧堅持讓林書豪多打,減少了費舍爾的登場時間,后場哈登、庫里、林書豪三人輪換。 結果,快船的進攻如同潮水一般綿綿不絕,仿佛沒有盡頭一樣,從頭到尾一個節奏,就是拿球猛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