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斯特恩第一次產生閔聰達適合做聯盟總裁的想法,還是在2011年停擺時的談判過程中。 閔聰達展現了驚人的“斡旋”能力,以及超卓的心理素質,以及最最重要的,就是在面對諸位股東、老板時淡定的心態和無所畏懼的氣質。 這點作為一個集團的領袖,其實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往往會認為,一個團隊的領導,應該是最聰明的那個。 但大多數時候并不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身上會有很多特質,但一般來說,他往往是最勇的那一個。 敢于做決定,敢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壓力,這是第一領導者最需要具備的素質。 因為在一個團隊內,智力是可以分享的,聰明人無論是不是領導,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勇氣卻無法分享,但最終需要一個人來一錘定音,承擔某個決定的全部責任時,只有那個最勇、心理素質最好的人能站出來。 閔聰達這個人,智力水平一向不高,這是系統公認的,除了籃球方面他極具天賦,某些抽象思維能力超出常人,智力的其它維度他實在不怎么樣,不然快船也不會發展的這么好。 斯特恩通過觀察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閔聰達有做領袖的潛質。 雖然論工作經驗、資歷,還有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他比亞當-席爾瓦要差的多。 但閔聰達有一個巨大的優勢,那就是他的年齡,這小子今年才34歲。 斯特恩當年做上總裁位置的時候是42歲,亞當-席爾瓦今年是52歲。 再過10年、20年,席爾60歲、70歲,他也要面臨尋找接班人,權柄交替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NBA下一代的中高層管理人中,沒有一個堪當大任的,起碼斯特恩是一個都看不上。 新一代的管理人員受到美國當下社會思潮的影響,在斯特恩看來變得越來越多元、越來越自由,但也越來越軟弱,越來越不懂得用特殊手段應對特殊的事務。 簡單來說,他們在斯特恩看來有些單純了,是現代規則下的產物,精明但不勇猛。 萬一十年、二十年后,閔聰達長時間執掌快船,影響力越來越大,他毫不懷疑,他有搞一個新籃球聯賽的能力出來。 實際上不是沒有人這么做過,最早想要和NBA分庭抗禮,分籃球市場一杯羹的人,就是NBA初代超級巨星喬治-麥肯,他一手打造創立了ABA,和NBA進行競爭。 那是NBA初創階段最大的一個敵手,在NBA最為黑暗的70年代,幾乎要掀翻NBA,直至兩個聯盟合并。 ABA的影響力可以說是相當大,直到今天它的很多痕跡都留存在NBA,并產生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三分球、花色球、扣籃大賽、花哨的表演風格、面向球迷的商業化操作、力捧外線超級巨星等等。 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現在的NBA流淌的更多是ABA的血液,NBA能發揚光大實際上是走了ABA的路線才實現的。 后來伊賽亞-托馬斯也曾不自量力,想搞個什么大陸籃球聯賽,但他的能量相比麥肯差的太遠,所謂的聯賽就是個笑話,他連一支球隊都管不好,又怎么創立聯賽呢? 可是閔聰達不同,他入行才四年,已經奔著三連冠去了,種種跡象表明他是個不依附于NBA文化的籃球操盤手,這在斯特恩看來是很可怕的。 今年這小子還親自下場打球,參加AAU的比賽,將一支AAU業余球隊帶到了更高級的賽事當中,展現了高超的管理技巧和運作能力。 美國籃球市場是非常巨大的,NBA雖然占據著至高地位,但并沒有完全壟斷,這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管理者要時刻保持警惕。 這不像某些國家,最高級別的聯賽之所以級別最高,靠的不是高水平、高收益,純粹是不許別人玩,只能它自己玩。 斯特恩今年已經70多歲,他身體不好,自覺已經沒有精力和閔聰達這樣的人斗下去,再斗自己可能會少活兩年。 既然害怕他未來搞個新的籃球聯賽,干脆,我把NBA的管理權交給你,讓你直接去搞,不就完了嘛? 斯特恩這個想法可以說相當高明,也是NBA這么多年能發展壯大的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我把全世界最好的籃球人才都搜羅過來,那自然就沒有人可以和我競爭了。 可惜,高明的斯特恩這次打錯了算盤,閔聰達既不想做NBA的總裁,也沒有創立了一個新聯賽的想法——起碼現在他沒有。 他只是想享受籃球,享受勝利,獲取籃球帶給他的樂趣,這種樂趣他剛剛嘗到,還在興頭上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