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正式開啟了他的聯盟未來發展戰略計劃,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關于中國市場的發展。 這是大衛-斯特恩留下的遺產中很寶貴的一個。 NBA號稱是四大聯盟中國際化做的最好的一個,但也有批評者聲稱,NBA所謂的國際化,其實就是中國化。 因為中國市場有著龐大的人口,高速發展的經濟意味著大量年輕人有著強烈的體育文化消費需求,恰好中國的職業聯賽市場化很不完善,這就導致了巨大的市場真空,給了NBA趁虛而入的機會。 相較而言,同樣人口眾多,經濟發達的歐洲,職業足球早已牢牢占據了統治地位。 就算是籃球,歐洲籃球的職業化、市場化同樣非常好,而且具備歐洲本土特色,雖然水平不如NBA,但在市場上足夠和NBA抗衡。 還有人口大國印度,這個曾經的英聯邦國家不愛足球不愛籃球,人家最愛的是板球,NBA完全找不到大面積的受眾。 只有中國,有著很好的籃球市場與群眾基礎,且本土職業聯賽相當拉胯。 斯特恩早在80年代就開始在中國布局,培養了一批NBA籃球愛好者。 隨著王治郅、姚明等人進入聯盟,使得中國市場成為NBA不可忽視的一塊大蛋糕。 不過NBA雖然在中國耕耘了30年,但從變現角度考慮,這塊市場依舊是個開發不完全的處女地。 因為中國的電視消費習慣和美國截然不同,中國人沒有看付費電視的習慣,所以只能依靠廣告提供收入。 廣告的收入有不穩定性,也不利于培養死忠球迷,隨著姚明的退役,NBA在中國的熱度一直在降低。 NBA方面非常希望尋找一個戰略合作伙伴,全盤接手NBA在華的發展,整合NBA過去在中國留下的資源、影響力,為聯盟提供變現的收入。 閔聰達作為中國人,同時他的亞洲青少年籃球發展基金會已經運作了五年多,在中國已經有了很大影響力。 席爾瓦認為,讓閔聰達參與到這件事的運作中,會給NBA找尋出一條足夠正確的道路。 “斯瑪特,如果可以的話,NBA亞洲區總裁的位置始終向你開放。” 在兩人的談話中,席爾瓦依舊不放棄把閔聰達發配遠東的想法。 閔聰達對亞洲區總裁沒有什么興趣,但對合作的事,他很感興趣。 之前中國擁有NBA賽事轉播權的,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央視,還有廣東地區的電視臺,以及網絡上的新浪傳媒。 電視臺的問題在于,他們只購買少量關鍵比賽的轉播權,雖然在過去電視時代為NBA在中國的傳播居功至偉,但當下的網絡時代,央視、地方電視臺的影響力在大幅度下降。 至于網絡傳媒,新浪的轉播可以說做的稀爛,不論是轉播的清晰度,還是解說的專業度,以及周邊內容的開發上,可以說是草臺班子中的草臺班子。 新浪的比賽網絡直播效果,比一些盜鏈還要差,既不高清,還卡頓,觀看體驗很糟糕。 所以,NBA方面是不打算再和新浪合作,目前的潛在合作對象,一個是騰訊,一個是阿里。 2015年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大發展的時代,騰訊和阿里,一個憑借社交軟件,一個依靠購物淘寶,以此為基本盤對各行各業開啟了攻城略地的行動。 作為第三產業重要一環的體育娛樂行業,NBA這塊大招牌引起了兩家大公司的激烈競爭。 雙方的價格是不斷抬升,一個出的比一個高。 席爾瓦告訴閔聰達,“騰訊已經把價格出到了5年5億美元,這是個非常高的價格了。如果能把這單拿下,裁判們的季后賽提高的那點補貼,不過是毛毛雨而已。” 5年5億美元的價格的確是天價了,2013年英超聯賽在中國簽下的轉播合同不過是6年1500萬美元,完全無法與5年5億相提并論。 閔聰達聽著這個價格,臉上卻波瀾不驚,他心里清楚,2015年是互聯網企業“大撒幣”時代的開端,后面各種文娛資產的價格被越炒越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