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時科比是一位在NBA征戰了十多年的老將,榮譽等身,各方面都在巔峰,影響力巨大,所以一年拿3000萬合同,讓人覺得實至名歸。 可是邁克-康利不過是灰熊一個普通球星,雖然他值得灰熊頂薪續約,可如果他真的5年1.5億的話,他第一年的薪水就將是2600萬,最后一年是3400萬,比科比還要高。 之前球迷們對工資帽大幅上漲沒有什么感覺,反正球星拿多少錢,不妨礙他們看球。 直到有這種鮮明的對比出來,球迷、普通球員,還有那些退役的老球星,才知道工資帽大漲帶來的結果是多么夸張。 連康利都能拿到3000萬一年的話,像詹姆斯、保羅、庫里這種,不還得4000萬一年啊? 對于現役的球星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大好事,康利這種級別都能拿3000萬一年了。 可是對那些退役球星而言,不少人真就要吃酸葡萄了,比如說皮蓬這種,在96年工資帽大漲之前簽下超長合約的球星。 當年皮蓬因為家里窮,想要穩定,所以簽了7年2000萬,在當時是非常好的合約,結果到了后面連剛進聯盟的新秀都不如了。 所以皮蓬后來為了賺錢,跑去火箭,如愿簽下了大合同,但那時候他已經日薄西山,在最巔峰的時期沒有吃到工資帽的紅利。 如今看到這些遠不如自己的球星,動不動能拿2000萬、3000萬,心里能樂意嗎? 老球星本來就喜歡對新時代球星指指點點,有了NBA-Batman這個帶頭大哥引發話題,這些需要刷存在感的老家伙自然上趕子開啟“一代不如一代”的批評。 在媒體看來,一次好的流量捕捉機會又開始了。 而在球員工會和聯盟辦公室看來,一場輿論戰爭開啟了。 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這次輿論戰背后,鐵定有閔聰達的影子。 從快船隊時期開始,閔聰達就非常善于操控輿論,對輿論進行引導,引爆話題討論,讓事情朝著有利于他的方向發展。 不管是扳倒裁判協會,還是讓騰訊、阿里退出中國NBA版權爭奪,閔聰達在這方面都展現了相當高超的手腕。 這次馬克-塔圖姆作為聯盟副總裁出來發表強硬聲明,加上NBA-Batman煽風點火,以及普通球員利用渠道進行發聲,一時間關于NBA球星薪資的問題被頂上了熱門話題。 因為NBA施行軟工資帽,加上NBA一個球隊名額稀少,一年只有60名新人被補充進來簽下保障合同,所以NBA在四大體育聯盟中球星工資是獨一份的高,比硬工資帽的NFL球員要更高。 而且NFL球員因為對抗太過激烈,運動生涯短,很難像NBA球星能在聯盟打個十幾二十年。 像那些全明星球員,新秀合同結束后,拿頂薪或者次頂薪,等到了衰退期,還能混幾年老將合同,一直混到徹底無法在聯盟生存為止。 所以,NBA球星的收益應該說是相當豐厚的,比NFL,MLB的球星拿的都要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