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中原(4)-《漢鼎》
第(1/3)頁
本書7月22日封推,兄弟們多給幾張月票,讓我華麗一個月吧!謝謝!
朱溫從敬翔的轉變中了解到重要的信息,什么信息?才能非凡、隨機應變,這正是他現在最需要的,在這種亂世,城頭變幻大王旗,局勢變幻莫測,只有高度的靈活性,才能保證勢力的生存。朱溫將敬翔召來,交談了一段時間,兩人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仿佛是在冥冥中找到了另一半。
不過朱溫輕易不相信別人,他決定考驗考驗敬翔,于是問道:“聽說你在讀《春秋》,《春秋》所記何事?”
敬翔輕描淡寫的回答:“諸侯爭戰之事耳。”
朱溫不屑地問:“其用兵之法可以為吾用乎?”
敬翔從容答道:“兵者詭道,宜其變化無窮。若復如春秋時,則所謂務虛名而喪其實效,大王之事去矣。”
朱溫大喜過忘,立刻任命敬翔為負責起草文書奏章的館驛巡官,再也不用幫普通士兵寫信了。當時朱溫正在和黃巢余部交戰,敬翔時時為朱溫謀劃,每事必中,而且敵我雙方,朱溫對此非常滿意。到后來,朱溫每次出征,都少不了敬翔在身邊。敬翔也的確才思敏捷,舉輕若重,舉重若輕,屢次幫助朱溫渡過難關。朱溫欣然,對敬翔越發信任。剛開始叛變到唐廷地時候。因為總是擔心部下對自己不利,朱溫喜怒無常,好像對每個將領都充滿了懷疑,他尤其擔心昔日的兄弟會因為黃巢的事情對自己下毒手。故“多權數,將佐莫測其所為”,但是這位敬翔就是有牛,竟然能猜出朱溫的心思。文武官員中惟敬翔能逆知之。往往助其所不及。”同時,敬翔和朱溫地妻子張惠一起,救下了許多有能力的將領,例如孟絕海和鄧天王都曾經被朱溫責罰,最后是兩人合力救下的。
朱溫心懷不軌,日夜都在夢想著擴張自己的地盤,但是覺得自己兵力不足,每每想大張旗鼓,招兵買馬,又怕四境強敵發難。因此心情郁然,剛好其時宣武軍逃兵頗多。朱溫因為此煩惱,此時敬翔獻上一條妙計。敬翔地計謀是“令麾下將士詐為叛者而逃。奏于主上及告四鄰,以自襲叛徒為名。”這樣攻掠四境強敵,網羅將士,師出有名,別人還無話可說,何愁大事不定?
這地確是條奇計,奇就奇在出他人之所料,能打著“堂堂正正”的旗號,在人們沒有防備的情況下,實現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朱溫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合理合法的。朱溫使用了這條計謀。果然是得心應手,想打誰。就打誰,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真叫一個爽。兵力一出,“而致眾十倍”。怎不讓朱溫喜不自勝,連呼“天降奇人,以佐于吾”。當然,這條計策到后來就使不通了,周圍的勢力再也不肯接受宣武軍的叛軍,抓到了就地斬首,不給朱溫開戰地借口。
好像敬翔這樣有能力之人,竟然投到了朱溫的麾下,對于劉鼎來說,只能用助紂為虐,明珠投暗等成語來形容。敬翔和朱溫完全是兩個極端地人,卻走到了一起,還結合的如此緊密,實在是令人嘆息。要怪只能怪當時的環境如此,才會孕育如此的怪胎。晚唐朝政**、黑暗,是非被顛倒,人才遭荼毒,宦官、藩鎮和權臣為爭權奪利互相吞噬,到最后只剩下一些兇禽猛獸稱王稱霸,稍有良心人性的人,都已經死光了。
好像敬翔這樣的謀士,根本找不到劉備那樣的明主,只好將就著吧,是啊,就著吧。敬翔喜歡謀略,這種喜歡不僅停留在理論戰略層面上,而且是要落到實處,在操作層面上顯出奇效。他希望自己有用武之地,需要一個可以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發揮的平臺。===而朱溫恰恰能為他提供這么一個平臺。所以敬翔為朱溫所用就不會令人覺得奇怪了。
這就是知遇之恩,你也可以說是臭味相投!要想打敗朱溫,首先就要消除敬翔的威脅。然而,敬翔時刻都追隨在朱溫地身邊,就如同劉鼎不能離開艾飛雨一樣,在朱溫地身邊,同樣有精銳的衛士警戒,刺殺這種手段,基本上是沒有太大效果地。一次刺殺不成,以后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
劉鼎若有所思的說道:“朱溫和敬翔,有無離間的可能?”
艾飛雨搖頭說道:“很難。”
劉鼎沉默不語了。
艾飛雨示意順治推著自己繼續前進。
前面是一條小河溝,溝里的水散發著輕微的臭味,幸好有風吹來,將臭味逐漸的驅散。
艾飛雨慢慢的說道:“朱溫和敬翔相得益彰,淮西軍必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宣武軍最終必定可以平定中原。東到宋州,西到蔡州,南到毫州,北到滑州,都將是宣武軍的地盤。這塊土地在戰亂中破壞的最嚴重,十室九空,赤地千里,但是一旦有適當的措施,生產力的恢復也是最快的。只要有二十年的時間,這里就可以恢復到開元盛世的水平。”
劉鼎懷疑的說道:“三眼都的急報,淮西軍正以許州為出發地,拼命攻打汴州、陳州,淮西軍的兵力是宣武軍的十倍,現在將宣武軍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毫無還手之力,你憑什么斷定宣武軍一定會取得勝利呢?”
艾飛雨自信的說道:“此戰朱溫必勝,飛雨敢和大人打賭。”
劉鼎神色凝重的說道:“我只想知道為什么。”
艾飛雨同樣神色凝重地說道:“宣武軍內部。有很多出色的人才,這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的。正是這些人才支撐起了宣武軍的半壁江山。宣武軍地將領都來自原來的起義軍,經歷過殘酷的戰爭,心理素質很過硬。在穩定士兵情緒方面也很有辦法。淮西軍越是打壓,宣武軍越是上下一心,奮力反擊。從目前的情況看,淮西軍可以迫使宣武軍暫時后退。可是想要殲滅宣武軍。完全不可能。”
微微頓了頓,他慢慢地說道:“朱溫此人,善打下風仗,每每有反敗為勝地能力,只可惜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這一點。昔日他駐守同州九個月,孟楷不給援兵,他手上只有不足萬人的兵力,頂住了王重榮的七萬大軍,等他撤離前線的時候,竟然還有七千人。可見其對兵力損耗有嚴格的控制。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善于利用戰場俘虜來彌補自己的損耗。他為此還專門總結了一套有效的瓦解俘虜的辦法,傳授給宣武軍的各個將領。”
“此次,宣武軍兵力雖然處于劣勢,可是宣武軍通過反擊等手段,同樣抓到了不少地淮西軍俘虜,朱溫將這部分俘虜補充到部隊,兵力不但沒有減少,反而略有上升。淮西軍的攻擊雖然兇猛,卻不能有效摧毀宣武軍地防線,時間拖得越長。對于淮西軍越是不利。況且。在戰前,朱溫已經派龐師古、朱珍前往山東招兵。只要龐師古或者朱珍任何一人帶領生力軍回來,朱溫都會反敗為勝的。”
他仰頭看著灰蒙蒙的天空,深沉的說道:“從三眼都的情報來看,淮西軍和宣武軍的主力,都集中在許州附近,兩軍僵持不下,其中最危險的就是陳州節度使趙防守的扶溝、西華一線。若是換了其他人,在得到新力軍的增援以后,極有可能用于填補這條岌岌可危的防線,以防止潰堤。但是朱溫不同,他必然會率軍南下,穿過陳州,直下南頓、項城,威脅秦宗權地老巢蔡州。^^ ^^秦宗權老了,對自己地生命很愛惜,只要宣武軍出現在小汝水附近,他必然會主動撤軍的,許州前線地壓力,也就可以解除了。”
劉鼎輕輕的皺皺眉頭,緩緩的說道:“朱溫是要犧牲掉趙?”
艾飛雨緩緩的說道:“這不叫犧牲,這叫借刀殺人。一直以來,朱溫和趙表面上的關系都很好,陳州每每受到進攻,都是朱溫派兵相救,朱溫需要什么,趙也是二話不說就送上,兩人的旁系親戚還成了兒女親家,關系不可謂不緊密。然而,我們必須看到,趙對于朝廷,是忠心耿耿的,是不會容忍別人侵犯朝廷的權威的,這一點和朱溫有很大的區別。朱溫心中的那點小雞肚腸,趙也很清楚。朱溫想要獨霸中原,只有不動聲色的將趙除去。”
劉鼎用力舔了舔有些干燥的嘴唇,慢慢的說道:“如果此戰朱溫勝出,則淮西軍如何?”
艾飛雨說道:“宣武軍最大的軟肋就是兵力不足,無法控制廣大的區域,但是隨著山東兵員的不斷到達,宣武軍的實力將會不斷的增強。此次許州解圍以后,宣武軍將會轉入主動進攻。淮西軍此戰若不能從許州攻擊汴州,那么以后再也沒有機會了。從此以后,戰爭的主動權,將完全掌握在宣武軍的手上。”
劉鼎沉吟著說道:“你這樣說來,就是淮西軍很快就要滅亡了?”
艾飛雨臉色有些陰沉,慢慢的說道:“這就是飛雨最擔心的啊!”
他突然加快語速,連聲說道:“秦宗權此戰失敗,必然加快西顧,加快從山南東道掠奪戰爭資源,以彌補淮西軍的損失,同時不斷對宣武軍發起攻擊,以消耗宣武軍的實力,同時掩飾自己的弱點。朱溫此戰勝利,必然加快從山東等地招募兵員,以求短時間內迅速擊潰秦宗權,這樣一來,雙方在許州、陳州一帶,戰火就無法消停,任何一方想要停火都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方被消滅了,戰火才能夠暫時消失。”
劉鼎說道:“宣武軍若勝利占領蔡州,則中原危矣。”
艾飛雨說道:“秦宗權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地老巢。他在蔡州經營了那么多年,已經將其經營得好像是鐵桶一樣,只要內部不出問題,宣武軍想要短時間內拿下蔡州。還是不容易的。宣武軍一旦圍攻蔡州,他會將襄州等地的戰略資源,全部集中到蔡州去,和朱溫拼個你死我活。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劉鼎迷惑地說道:“我們協助宣武軍攻擊淮西軍?又或者是……協助淮西軍反擊宣武
艾飛雨笑著說道:“都不是!”
似乎自己也覺得解釋起來有些費勁。艾飛雨說道:“我們現在的心情很復雜。既期盼宣武軍攻打蔡州,卻又擔心宣武軍不打蔡州。宣武軍攻打蔡州,可能一舉平定中原。然宣武軍不打蔡州,襄州的戰力就會很強。我們最希望出現的局面,就是淮西軍和宣武軍在蔡州爭持不下,兩敗俱傷,同時秦宗權將襄州等地地戰略資源不斷地轉移到蔡州。”
劉鼎唯有苦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