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363章 當頭一棒(1)日更兩萬字求票~~~-《漢鼎》


    第(2/3)頁

    劉鼎冷靜的說道:“以最快的速度,傳令龍春昊,集中三眼都的全部力量,全力偵察淮西軍的真正意圖。同時,注意淮西軍的主力有沒有其他動作,提醒楊鷺颯和韋國勇密切注意當前的敵情,我擔心秦宗權可能會有大動作?!?

    “另外,讓龍宇昊帶領一支船隊到秋浦等我,要快船?!?

    “令狐,通知鬼雨都戰士做好出發的準備,準備前往蘄州!”

    李怡禾和令狐翼都答應著去了。

    劉鼎面對著軍事地圖,納悶的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對地圖上的這條紅線狐疑不已。

    這個秦無傷,這時候突然蹦出來,到底是什么目的?投降鷹揚軍?不太像,鷹揚軍和他沒有絲毫的聯系。他如果真的要投降鷹揚軍,最佳地途徑是前往鄧州找楊鷺颯,而不是突然從申州南下。調動鷹揚軍。給秦宗權可能發動的反擊創造機會?這個倒是有可能。只是,秦無傷想要憑借三千人的兵力,就將鷹揚軍調動起來。會不會狂妄了一點?

    申州是比較特殊地一個州,它看起來似乎是和隋州相隔很近,其實中間相隔著連綿起伏的桐柏山,道路蜿蜒曲折,難以通行。相反的。它和蔡州中間,卻沒有任何的山地阻隔,因此在地形上,申州更加傾向于蔡州。鷹揚軍如果占領申州,就必須面對來自蔡州的淮西軍主力地進攻,故,鷹揚軍在控制了隋州、安州以后,并沒有立刻占領申州。

    但是,鷹揚軍沒有占領申州,不等于對申州不動心。** ***事實上。當時鷹揚軍有個計劃,就是如果北線楊鷺颯的襲擊成功的話,在返回的路上,順手牽羊將申州拿下來,然后采取游擊戰的辦法,盡量控制申州。根據劉鼎和艾飛雨等人的估計,秦宗權主要的根據地在蔡州,對于申州的控制力度是比較有限的。但是最后由于宣武軍和淮西軍的停戰,這個計劃沒有能夠執行。

    同時。根據最新地情報,申州的情況要比想象中的殘酷的多,由于秦宗權大力向蔡州集中兵力,申州當地的民眾,已經基本被抽光。所有的物資都被搶光。整個申州變成了白地,十室九空。千里無人煙,甚至連樹林都被全部砍伐光了。如果鷹揚軍進入申州。根本無法保證自身的糧食供給。綜合多方面的情況考慮,鷹揚軍在申州南部止步不前了。

    鷹揚軍全軍上下,都將申州當成了鷹揚軍和淮西軍的緩沖地帶,鷹揚軍不進入這里,淮西軍也不進入這里。在過去幾個月地時間里,鷹揚軍和淮西軍似乎都在規規矩矩的執行這個心照不宣的約定。結果誰都沒有想到,淮西軍居然會在這個時候突然南下,而且速度是如此的快,兵力卻又是如此的少。

    首先要搞清楚地就是,秦無傷到底要做什么?

    三千人地兵力,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確是個非常古怪地數字。劉鼎開始還有點懷疑是不是三眼都的觀察出現了錯誤,最終經三眼都地反復偵察,淮西軍的確只有三千人。想要用三千人來打敗鷹揚軍,那是不可能的,即使鷹揚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也可以和三千人的淮西軍周旋。所以秦無傷的行動,不會帶有很大的軍事目的。

    既然不是軍事目的,到底是為什么而來?

    搶掠?

    這是每個鷹揚軍將領首先考慮到的,也是淮西軍目前最大可能做出的反應。

    安州、黃州地區的確可以搶掠,因為鷹揚軍在這里沒有正規軍,甚至連地方部隊都很少,所有的民眾,都投入到了緊張的生產中去,對于他們來說,戰爭已經逐漸的遠去,淮西軍已經和他們沒有太多的聯系了,他們只需要努力的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按質按量的上繳稅收就可以了。^^ ^^

    更重要的是,現在正是九月,稻谷馬上就要成熟,這對于蔡州的淮西軍來說,是非常需要的。在鷹揚軍的管理下,安州、黃州兩地的糧食產量,都有可能創造新高。根據崔碣的估計,今年黃州、蘄州都可以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甚至可能有部分的糧食輸出,作為鷹揚軍的軍糧使用。如果淮西軍能夠成功的搶掠這兩州,的確可以大大的緩解蔡州糧食緊張的局面,為淮西軍的繼續茍延殘喘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淮西軍的兵力太少了,就算搶掠到大量的物品,他們能夠運送回去么?從申州到安州,中間只有禮山關、平靖關、黃峴關三條小路,其中最好走的就是禮山關。這三條小路很容易被封死,可以將所有的淮西軍都包裹在鷹揚軍的地盤內。之所以鷹揚軍目前沒有封死它,是覺得沒有必要,淮西軍要是蠢到自投羅網,鷹揚軍倒是歡迎得很。

    當初申叢帶領淮西軍從這里南下,同樣是抱著搶掠的目的,甚至還想迂回包抄,襲擊舒州,最終被鷹揚軍擊敗,兩萬多人的部隊。只剩下不足四千人灰溜溜的逃回去。要不是他最后跟鷹揚軍達成了秘密協議,他早就被鷹揚軍包了餃子了,一兵一卒都無法回去申州。

    如果秦無傷搶掠到大量的物資。鷹揚軍會讓他順利的跑回去申州么?

    這是根本不可能地。

    搶掠,是不可能的,除非秦無傷已經糊涂了,除非秦宗權也糊涂了。

    既然搶掠是不可能的,那么。秦無傷到底要做什么呢?

    李怡禾沉思著說道:“會不會是調虎離山?”
    第(2/3)頁